70年首位!“双一流”校长,获国际大奖
院校招生 | 2023年10月25日 11:14 | 文章来源:都学课堂
继2020年成为首个获得菲列兹·伦敦奖(国际公认的低温物理领域最高奖)的中国科学家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再获国际大奖。
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宣布,薛其坤获得本年度的巴克利奖(2024 Oliver 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Prize)。这是该奖自1953年设立70年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
薛其坤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shvin Vishwanath共同凭借“对具有拓扑能带结构的材料的集体电子性质的开创性理论和实验研究”获奖。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巴克利奖的授予,是国际物理学界对薛其坤和他所率领的研究团队多年来在拓扑绝缘体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相关领域持续深耕、锐意创新,并取得不凡成果的进一步高度认可。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难度极大,是无数研究者奋力追寻而不得的科学目标。
2009年起,薛其坤联合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多个研究组,组成攻关团队,开始一起从拓扑绝缘体研究方向尝试攀登这座科学高峰。2012年底,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薛其坤和团队终于成功地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成为“世界首次”!该成果于2013年3月在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审稿人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薛其坤
薛其坤,男,汉族,1962年12月生,山东蒙阴人,1984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本科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9年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学习和工作;
1999年8月至2007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9年9月至2005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5月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历任物理系副主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
2011年至2016年任清华大学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
2013年5月至2020年11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7年12月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
2020年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分子束外延、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科学奖、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菲列兹·伦敦纪念奖、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和复旦-中植科学奖等奖励与荣誉。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目前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是国际著名期刊Surface Science Reports、Nano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和 AIP Advances等的编委,National Science Review副主编和Surface Review & Letters主编。
来源: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如您对文中内容有疑问,可通过以下方式反馈
都学课堂MBA带学班。读MBA,上都学课堂
欢迎报考2026年入学华东师大MEM!新版教育培养方案彰显AI时代世界管理教育变革大趋势!
“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华东师大2025级MBA新生画像——快来解锁你的新同学!
MBAChina到访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调研交流
活动报名@珠海 | 北大汇丰MBA公开课《智能突围:AI时代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国际化》
西昌学院2026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及大纲调整公告
问老师
手机看课
微信关注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