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晓:芯片行业剧变,做对的事情更重要|长江新生代

院校招生  |  2023年09月06日 13:35  |  文章来源:都学MBA

陈俊晓

伏达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芯片设计副总裁

长江MBA2023级上海班

参加长江商学院MBA项目的体验营课程时,陈俊晓不以为意——他觉得每个公司遇到的问题都太不一样。但参加过程中他慢慢发现,大家的问题没什么两样——都是想要通过创新脱离竞争红海,争取一个更高的生态位。

陈俊晓是浙江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的本、硕、博士,目前担任伏达半导体芯片设计副总裁。

伏达半导体成立于2014年,先后在上海、深圳、合肥、北京、杭州、韩国、马来西亚等设立了研发中心和销售机构,专注于无线充电及有线快充技术的研发,为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工业及医疗领域提供高性能的电源管理芯片及电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据了解,伏达半导体是业界领先、也是唯一同时提供成熟的无线充电与有线快充方案的半导体公司,2022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陈俊晓在伏达初创时便加入公司,随着公司的成长一路成长为伏达的芯片设计副总裁。他领导设计的多款无线、有线充电芯片先后被小米、OPPO、华为、三星等旗舰手机采用,助力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无线充电技术快速进入手机、IoT、汽车领域,先后打破了5次无线充电的充电功率记录。

但随着公司的发展,技术出身的陈俊晓,也逐渐遇到越来越多“非技术”相关的问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留住老员工?如何建设人才梯队?如何做出更好的决策,拥有更准确的商业洞察?于是,他选择来长江商学院MBA学习。

技术与选择:起了个早,但赶了个晚集

2010年陈俊晓从浙大毕业后加入美国ADI公司,这是一家成立50多年,专注于模拟与数模混合芯片的全球领先半导体公司。他在ADI工作了五年多,掌握了业界顶尖的技术和流程,期间带领团队设计了多款用于医疗、工业系统的超低功耗电源管理芯片、通讯系统大功率高效率电源管理芯片等性能领先的产品。

但是,他也慢慢认识到自己做的工作更多是传统电源转换的芯片,在架构上不需要做太多创新,更多是去做稳定的、性能好的产品,不需要担心市场。越到后来陈俊晓越能感觉到,国际关系变化会对芯片行业产生影响。他察觉到美国公司的中国团队地位发生变化,限制变得越来越多,以至于逐渐丧失做产品的主导权。

这时,他的博士生导师向他推荐了创业公司——伏达半导体。伏达准备做的是高频无线充电技术。这个方向跟陈俊晓之前的产品不一样,但他看到这个创始团队的豪华配置。做芯片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架构、设计、市场、工艺。伏达的团队里聚集了这四个方面最优秀的海外人才,他被吸引了,心想:如果这样一个团队做不成,那什么样的能成呢?

2015年,陈俊晓决定加入伏达,成为创始人以外的第一位员工。

芯片是一个极度仰仗全球分工的行业。造芯片的材料可能在日本,设计往往由欧美主导,而制造环节,尤其是垄断了先进制程的台积电则在中国台湾。在这个全球化的市场中,80%的份额会被20%的头部公司占据。

相比于现在大家都在做国产替代的芯片方向,伏达当时面临的是并不友好的国内市场。国内公司用的都是国外大公司的芯片,他们对国产芯片供应商信任不足,需要后者用各种数据证明自己的芯片没问题。因为如果芯片出错,导致基站、手机等终端产品崩掉,损失会非常大,所以越是大公司,越是不愿意试错。

伏达选择走一条更难的路,在技术上做突破,创造未来市场。

无线充电技术彼时有两个技术突破方向:一个是贴近的无线充电方式,使用的是磁感应的技术;另一个是相对较远距离的无线充电方式,使用的是磁共振技术。

无线充电的理想方案当然是人进入房间,手机自动就能充电,但目前技术上无法做到实用。大家选择折衷——一米距离的无线充电做不了,那做十几厘米距离的充电方案,把手机放在桌子的任意地方就能充电了,这就是磁共振的技术方向。高通和英特尔在磁共振充电方案上投入了很多,但做出的产品并不是很好用,成本极高。

陈俊晓及管理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后,也选择了磁共振技术,目标是将充电效率做到更高,做出更能商业化、成本适中、好用的产品。2015到2017年,陈俊晓解决了很多创新性的技术难题,发了多项专利,他研发出的三款磁共振无线充电芯片让人眼前一亮,成本低、效率又高——当时高通产品的充电效率只有40%,而伏达却将效率提高到了75%。

在大家都还在摸索无线充电领域未来的方向的时候,伏达拿着芯片demo与华为、三星、苹果等公司的技术专家交流,大家都对他们的芯片和方案感到振奋。“特别美好,当你还在一家很小的公司,就能和这种大牛去玩,只有真正技术创新的公司才能做到。”

但他们很快就遭遇了困境。这个更理想化的方向,在两年后没有被市场采纳。2017年苹果发布了带无线充电功能的iPhone 8,它在磁共振和磁感应这两种技术方向里选择了磁感应,苹果手机也设置成只支持低频接收,“这意味着我们当时选择方向里最大的市场没有了,或者说技术标准落选了”。

伏达赌错了方向。最后陈俊晓研发的三款芯片,一颗都没卖出去。作为一家小型公司,伏达很难通过自己的产品改变整个商业方向,他们只能跟随市场,这是他们当时碰到的难题。“我们当时想用我们的技术去驱动市场,但这个还是太超前了。”

两年时间、千万美金的投资、一个超前市场的技术方向,最后没有收益,“起了个早,但赶了个晚集”,陈俊晓这么感叹。苹果的选择,决定了无线充电领域的市场方向,在伏达干了两年的陈俊晓要从头再来。从那时到现在,陈俊晓越来越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方向从技术角度可以实现,但是产品能否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市场与合作:我为什么敢用你的芯片?

创业公司非常灵活且团结,伏达很快调整了技术方向,陈俊晓开始研发磁感应技术方向的芯片,他们也从技术驱动产品的想法,变成从市场需求去驱动技术研发。

2017年,伏达快速推出了面向磁感应QI标准的两款无线充电发射芯片,瞄准对国产芯片供应商友好的配件市场。同时他们全力投入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研发中,争取做进手机大客户。

2018年中,伏达争取到了第一个手机大客户,这个过程极其艰难。那时伏达做了好几代产品,但第一代产品做出来没人要。客户觉得伏达的芯片虽好,但跟国外产品比优势并不大,又是国产芯片,没有量产经验,我为什么敢用你的?手机行业特别注重芯片的量产经验,容错率低,对品质要求极高,芯片一旦出问题会对品牌产生致命的冲击。

可是没人敢用,没人愿意用,他们又怎么会有量产经验?但只要没有量产经验,他们就没法争取到大客户,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命题。这给了陈俊晓很大的压力,他们不仅要比别人做得快,还要做的比别人更好,他们要在技术上取得更大的、更突破性的进展,才能打动客户。

他们找到魅族合作。魅族体量小,也愿意尝试新的技术方案,他们一起设计开发了特别新、技术难度很高的系统和芯片架构,把10多瓦的无线充电功率,提高到20多瓦。与魅族达成合作,成功推出了一款高效的无线充电芯片。这一突破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也让伏达公司成为了行业内的一股新生力量。

芯片流片成功后,他们拿着这款芯片去跟大客户谈,客户也对芯片的性能和架构感叹不已。

“他看了我们公司的方案之后,觉得国外的那些芯片厂商太没有追求了,你们这家小公司就能做出这么先进的架构。”

可接着客户又拒绝了他们,因为手机厂商在量产时必须准备替代方案,而伏达这款芯片却没有。“我们当时居然没有意识到(替代方案)这个东西,那就意味着完全没可能被采用。”

不过客户看了他们的芯片后,决定把手机芯片的充电功率加倍,提出让伏达和国外芯片厂商一起去做同样规格的芯片。后来伏达比国外芯片厂早了一两个月做出来。“为什么说艰难,因为我们虽然跑到国外芯片供应商前面去,但他们到底是做出来了,客户还是选择了国外的厂商做第一供货商,我们做第二供货商,但我们至少做进去了。”

2018年陈俊晓做了三款芯片,每款芯片投资都很大,但直到第三款芯片,伏达终于积累了量产经验,挤进了被国外芯片厂商占据的市场。

时间很快到了2019年,国际关系剧变,华为被美国制裁,国内厂家都不得不用国内产品。一切标准都被颠覆,是否有量产经验也不重要了,只要能做出替代国外的芯片,客户就会用。

手机市场的芯片时刻都面临激烈的竞争:问题解决就合作,没及时解决就被替换。这需要他们比竞争对手更强、更投入、更努力。

有些紧急时刻,公司会派他过去解决,有一次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7点,中间没喝水,没吃饭,没上厕所,直到把问题澄清。另一次客户遇到了三个小概率发生的问题,让他们第二天8点之前解决。CEO亲自盯,陈俊晓与团队一起连夜奋战,在凌晨3点他们发现了端倪,早上7点终于把问题解决了,写了一个小时报告,维护好了这个重要的客户。

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终于来到。对陈俊晓来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听客户的新品发布会。每次他们设计的芯片被客户采用,他会格外注意客户在发布会介绍了多久。他们第一次把芯片的无线充电功率提高到30瓦的时候,客户讲了好几分钟。“自己做的产品成就了客户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还是很自豪的。”

此后的几年,伏达凭借领先的技术、过硬的质量和高效的执行,先后成为了小米、OPPO、华为、三星等手机头部公司的核心供应商。

与此同时,伏达半导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上海、深圳、合肥、北京、杭州、韩国、马来西亚等设立了研发中心和销售机构,凭借在无线充电领域的领导地位,在手机、IoT、汽车、工业等领域全面开花结果。2022年伏达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并同年晋级为科技独角兽企业。

管理与团队:我必须要做出改变

在外企时,大家很纯粹地做技术,升职很慢。在创业公司,努力和成绩更容易被看到,陈俊晓每两年就会晋升一次。2019年,陈俊晓被提拔为伏达设计部门副总裁。

但这样的晋升节奏也给陈俊晓的工作带来很多挑战。他形容自己的工作——一开始是从0到1,后来是1到10,从10到n,项目数量的增加,给管理难度带来了质的变化。他一开始能专注在一两个项目上,后来要协调七八个项目,更多是做技术的决策、团队的协调、资源的协调、跨部门的关系,树立项目规范。等项目到n的时候他已经分身乏术,每个项目组每周开一个会都参加不过来。

他开始意识到不仅仅需要在项目中取得技术突破,更需要团队合作和进行人才梯队培养。他希望自己花更多时间做公司层面的战略讨论、方向决策,他也仍然要帮团队解决项目上发生的关键问题,去给大家指明方向。

因为是工科技术的背景,之前陈俊晓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怎么去做好一个项目和产品,不需要做很多决策,也不需要去观察行业,但现在他越来越意识到:

“相比于怎么把事情做对,做对的事情更重要。”

尤其因为地缘政治因素,芯片行业这几年发生了剧烈的动荡,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市场形势变化非常快,而芯片的开发节奏却以1-2年为周期。

2019年因为美国制裁,客户只能选择国内芯片,于是国内市场一片蓝海,只要能做出芯片、能量产,就能有客户。但红利在消失,到去年年中,市场竞争开始变得激烈,有产品不一定有市场,这时方向性的决策变得更为重要。

一个例子是:那几年,陈俊晓他们觉得能抢占市场的关键因素是产品做得快。但到了2021年,行业遇到了非常严重的芯片晶圆紧缺,他们发现只做出了产品不够,商业逻辑已经变成了“谁有产能,谁才是那个胜出者”。

“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教训,我们在意识到市场会爆发的时候,没考虑产能的问题,导致我们的成长没有比现在更快爆发。”这些事情发生后,陈俊晓在做新项目决策时,他需要考虑更多的事情。

行业的剧变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市场对国产芯片的需求陡然提高,对人才需求也很大,芯片公司纷纷花巨资扩张。然而近一年来产业周期下行,人力成本又翻倍,这对很多芯片公司的财务状况打击很大。这些都让陈俊晓意识到洞悉行业极为重要。

做对的事比做事对更重要,这也成为他管理哲学的核心。

成长与未来:寻找再进化

在意识到做对的事情更重要后,陈俊晓开始更主动参与公司决策。做芯片的人性格谨慎、对精确度要求很高,因此以前他参加公司决策会议,只在涉及到技术的时候才说话。

如今他会试着在自己的角度和理解上对商业决策提出意见。当提出了一些还不错的意见后,公司也越来越看重他的意见。有时候他也会心虚:如果自己说的是错的,要怎么办?

带着这些困惑,当公司从合肥市政府得到了长江商学院MBA的学习机会时,陈俊晓主动报名参加,他希望通过MBA课程为自己赋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商业上遇到的问题。

除了商业洞察,陈俊晓希望在团队建设上能更进一步。作为知识、人才密集型行业,芯片公司的大部分支出是人力成本,而设计团队又是其中的核心部门,团队中的大部分员工是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博士和硕士。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高效率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技术出身的管理者,陈俊晓擅长从技术上带领团队做事,但对于怎么提升团队凝聚力他一直在摸索。他平时会尽可能一对一跟大家交流,在技术上提供帮助,在情绪上帮大家疏解,他甚至还专门去参加过心理辅导的课程。

芯片行业不同于互联网行业,绝不允许犯错,因此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很重要。做一个芯片通常要两年时间,要跟国内公司打时间战,做到快的同时还不出错,就更难了。这更要求做芯片的人足够出色和谨慎,也要求公司有优秀、稳定的技术团队。

商业决策、团队建设、管理与平衡等这些都是陈俊晓想参加长江商学院MBA课程的原因,也是他想通过课程解决的问题。面试时,七八个人一起组面讨论问题,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个人背景不同,思考方式和观点也不一样,但大家不怕冲突,碰撞很激烈。陈俊晓希望之后两年的学习也会是这样强烈的观点碰撞。

陈俊晓还参加过长江商学院MBA的体验营活动,聆听长江的市场营销学副教授李洋博士讲营销迭代,前京东副总裁、长江MBA导师赵英明讲商业案例,之后大家一起去了苏州的科沃斯参访交流。他一开始并不在意,觉得每个公司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但后来他发现科沃斯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现在遇到的问题没什么两样——大家都想要通过创新的方式,脱离竞争的红海,脱离价格战,争取一个更高的、更大利润的生态位。

所以,对于即将开始的长江商学院MBA课程,陈俊晓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他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学习,接触大量商业案例,让自己对行业和商业有更强的洞察能力、战略规划能力,提高管理团队的能力,帮他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虎添翼”——他这样描述自己对长江MBA课程的期待,但他很快回归到一个朴实的状态:“赋能”。

他希望自己能更好,从而能影响公司做更对的事情,帮助公司抓住未来的增长曲线,助力公司继续拓展手机全链路、端到端充电方案;全面布局车载、工业电源等领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以高性能产品服务于客户,构建稳固的企业护城河。在他看来,只有公司快速发展,自己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都学课堂MBA带学班。读MBA,上都学课堂

相关文章

“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院校招生 昨天

“绿色经济与循环商业”MBA公开课暨2026“先锋洞见”对话

“绿色经济与循环商业”MBA公开课暨2026“先锋洞见”对话

院校招生 2025.8.25

阵容已集结! | 2025级上财滴水湖高金MBA新生画像大揭秘!

阵容已集结! | 2025级上财滴水湖高金MBA新生画像大揭秘!

院校招生 2025.8.25

华东师大2025级MBA新生画像——快来解锁你的新同学!

华东师大2025级MBA新生画像——快来解锁你的新同学!

院校招生 2025.8.22

MBAChina到访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调研交流

MBAChina到访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调研交流

院校招生 2025.8.21

活动报名@珠海 | 北大汇丰MBA公开课《智能突围:AI时代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国际化》

活动报名@珠海 | 北大汇丰MBA公开课《智能突围:AI时代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国际化》

院校招生 2025.8.20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于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初试科目的公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于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初试科目的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19

厦门理工学院关于2026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有关变化情况的公告

厦门理工学院关于2026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有关变化情况的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19

承德医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承德医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赣南师范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赣南师范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西昌学院2026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及大纲调整公告

西昌学院2026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及大纲调整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19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关于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大纲调整的通知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关于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大纲调整的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19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科目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科目考试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关于调整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及考试大纲的通知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关于调整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及考试大纲的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1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联考课程 查看更多 >
考研择校择专业规划指南

考研择校择专业规划指南

2291

¥ 9.90

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精讲

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精讲

6314

免费

2026MBA提前面试全程班

2026MBA提前面试全程班

520

¥ 1280

备考教材 查看更多 >
正版现货】MBA、MPA、MEM、MPAcc等管理类联考与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新教材

正版现货】MBA、MPA、MEM、MPAcc等管理类联考与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新教材

127

¥ 46.50

管理类—写作历年真题精讲(MBA/MPA/MPAcc等专业)

管理类—写作历年真题精讲(MBA/MPA/MPAcc等专业)

9

¥ 39

英语(二)历年真题精讲(MBA/MPA/MPAcc等专业)

英语(二)历年真题精讲(MBA/MPA/MPAcc等专业)

4

¥ 55

杨琼

杨琼 高级教育顾问

QQ: 2126999655

TEL:15311676757

立即咨询

免费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加入备考交流群

相识不恨晚,备考路上肩并肩

关注都学课堂,了解最新资讯

都学课堂服务号
都学课堂MBA
  • 问老师

  • 手机看课

  • 微信关注

  •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