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变局

院校招生  |  2023年09月01日 15:16  |  文章来源:都学MBA

作为高考复读生的唐尚珺,在8月底宣布将继续复读。在此之前,他已经参加了15次高考。

唐尚珺在社交媒体上的表态,让人感觉到他的“不甘心”,而这也是很多复读学生内心的想法。

2023年参加高考的陈毅就是如此。“整个高中浑浑噩噩,高考只考了370多分,很后悔没有好好学习,想重来一次。做这个决定花费了很长时间,一直纠结要不要复读:复读了怕自己明年考得更差,白白浪费时间;不复读,又觉得心有不甘,想再给自己一个再搏一次的机会。最后,还是决定去复读。”

由于高中并非义务教育,目前复读是一张可以无限使用的“通行证”。但是,很多相关的政策也正处于调整之中。比如,从高考来看,唐尚珺所在的广西,在2024年将是新高考的第一年,实行“3+2+1”形式,不分文理科。此外,一些省份强调严禁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一些公办的复读学校也在逐步拆分。

“根据政策,要求复读学校和公办高中分离,政府正在规划中。”一位安徽宿州公办学校的复读老师丁俊(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的复读学校,即使再提高收费标准,也可以收到不少学生。”

但红火的复读产业链背后,高分复读、多年连续复读并不罕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要遏制越演越烈的高分复读、“考霸”现象,全社会应该形成共识,取消针对高考高分生、被名校录取考生的奖励措施,至少可以先取消针对高考复读生的所有奖励措施。

非应届高考生数量增加

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高中毕业生824.10万人,比上年增加43.88万人,增长5.62%。但在2022年,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193万。高考报名人数和高中毕业生之间368.9万人的差额,就是高考复读生和社会报名高考的人士数量。

这一差额在过去数年有明显增加,意味着非应届高考生数量增加: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高中毕业生789.25万人,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31万,两者差额241.75万人;2020年高中毕业生786.53万人,当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两者差额284.47万人;2021年高中毕业生780.23万人,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两者差额297.77万人。

而2023年全国有1291万考生报名参考,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此前的2020年,教育部数据显示,普通高中招生数量876.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95万人。即使这部分人全部在2023年参加高考(一般高中毕业生数量会低于3年前普通高中招生数量),高考报名人数和高中毕业生之间的差额也在继续扩大。

“我就是在2023届复读的学生,2022年我参加高考,高考分数就差本科线5分,很不甘心。后来选择了毛坦厂中学复读,今年高考考了443分,过了本科线,目前被一所安徽民办本科录取。”一位安徽复读的考生张宇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目前,2023年各省高招录取工作已于8月顺利落下帷幕,各地的录取率也已经出炉。比如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消息,安徽省2023年高招录取工作已于8月12日18时落下帷幕。录取结果显示,2100余所普通高校共录取考生51.7万人,较上年多录1.3万人。陕西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8月12日,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全国1631所普通高校在陕共录取新生28.99万人。

按照高考报名人数和录取考生的比例来看,各省基本在80%-90%之间。换句话说,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只要愿意,绝大部分都有书可念。

但是,每年高考过后,还会有不少考生想要加入复读的群体,这其中不仅有发挥失常、志愿填报失误、距离本科线很近的同学,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录取到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而放弃上大学想要“逆风翻盘”。

而从高中毕业生数量与高考报名人数的差额来看,想要复读的学子或许已经越来越多。除了读“高四”,甚至“高五”、“高六”也并不罕见。

除了考生,家长也是这场复读“马拉松”的推手之一。

“我家孩子不愿意复读,在我的劝说下才不情愿地报了名,今年他的分数只能上专科。复读一学期就一万多,每个月1500元生活费,花费那么多钱就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至少希望他能上个本科。本科在就业各方面待遇会更好。”一位复读生家长说道。

但很多复读学子感觉面对的压力要超过普通读高三的压力。

张宇悦认为,复读是她人生的“至暗时刻”。“复读的时候,每周都要周考,一考就是一天,还要排名次,如果退步班主任会打电话给家长。除了周考还有月考,最让我心有余悸的,是高考前几天教育局的统考和周考连一块,一连四五天都考试,早读和晚自习都正常,只有中午两小时休息,感觉脑细胞快不够了。”

同样选择复读的陈毅,也表示复读的生活很苦。“选择复读后,慢慢脱离原有的同学圈子,高中室友在群里为大学生活做准备时,我还在写高中没写完的试卷。他们都在讨论大学话题的时候,我会暗暗难过,很多时候也会陷入迷茫,如果再次失败,我能承受住吗?”

“高考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没有谁想让孩子再尝一次高三的苦。”上述复读学子的家长说。

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复读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一个考生是否选择复读,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自身的能力来做一个合理的评估。

“如果之前高考已经发挥出比较好的水平,再进一步复读也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那很显然就并不一定要复读。而如果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复读也会面临很大心理压力。再有就是考生一定要意识到,复读本身就是要获得更高的分数,如果自己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其他同学都上大学的背景之下,复读可能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熊丙奇说。

复读选择与教育资源公平

据了解,目前主要有两种复读模式。一种是公办名校靠着挂靠分校等方式办的复读班。另外一种是民办私立学校复读,复读的费用根据学生成绩来定。随着复读人数的增加,复读“生意经”也颇为红火。

张宇悦在毛坦厂中学复读,学费一年15000元,另外每月还要交住宿伙食费1500元左右。“我所在的学校有80多个复读班,一个班有170人左右。最低收费为一学期2000元,要求时当年的高考分数线要在一本以上。最高收费一学期38000元。”

丁俊表示,他所在的公立学校从建校以来一直都有复读班,收费按照高考成绩进行划分登记,10分一个档,一档递进1000元。成绩过一本分数线的不收费,最高收费为 19000元。去年学校只有10个复读班,今年有17个复读班。

不过,公办学校举办复读班的模式一直在被清理中。

7月下旬,吉安市一名高中应届生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表示,吉安市各公办高中违反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公办学校不能招收复读生的规定,大量招收2023年高考还没有达到理想大学分数目标的学生,开设复读班,这种违规招收复读生,对应届生来年高考造成一定压力和影响。

8月16日,江西省委民声通道工作室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答复称,经吉安市教体局核实,因2023年江西省高考考生人数增幅较大,而招生计划与往年相比相对持平,落榜考生也相应增加,复读需求强烈。为规范公办高中办学行为,吉安市教体局于2023年7月5日专门召开市直学校招生工作会,重申复读班相关政策,责令吉安一中、白鹭洲中学立即中止复读班招生。

8月底,青海省教育厅对秋季学期的开学时间、入学管理、规范教学、深化改革以及安全保障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严禁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严禁民办高中学生转入公办普通高中就读。

熊丙奇认为,近年来,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招复读生,在一些地方“回潮”,有的公办高中把动员高分生复读作为打造升学政绩的重要手段。这与国家正在推进的教育评价改革方向背离。

“我所在复读学校也被要求与公办高中分离,政府正在规划中,目前只是过渡。”丁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复读的学生并非没有书可以念,而是为了冲刺更好的学校。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2022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增加相对应的是,重点高校招生数量一直相对稳定。

据丁俊介绍,他们学校每年都有考600多分还来复读的学生。不过,更多复读的学子是高考本科线以下,为了考上本科而选择复读。

但是复读红火背后,暗藏了不少问题。除了高分复读之外,一些考生即使被多次录取也不去读,反复复读被认为是浪费教育资源。

一些省份对此的应对政策,是限制相关的志愿填报。比如,2022年,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对录取后不入学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下一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2个。

2023年,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再次提醒考生,志愿是考生个人的审慎选择,也是对报考院校的书面承诺。被录取而不报到,既浪费宝贵的招生计划和高校教育资源,同时也挤占了他人的升学机会。为维护入学机会公平,对于不履行志愿约定的考生,当批次录取电子档案停止运转;对本年度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下一年报名参加高考,将根据省志愿设置情况适度限制其填报志愿的数量。考生违约情况将记入其个人电子档案。

此外,《山西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提出,录取规则是先按考生特征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考生总分相同时,再按单科成绩依次从高到低排序。不过,上年被录取后未报到考生将排在同分数的最后。换句话说,如果曾经“录而不读”,该考生的实际投档排位将处于所有同分考生的末位。

而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从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都学课堂MPAcc全程班。选MPAcc,上都学课堂

相关文章

“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院校招生 昨天

“绿色经济与循环商业”MBA公开课暨2026“先锋洞见”对话

“绿色经济与循环商业”MBA公开课暨2026“先锋洞见”对话

院校招生 2025.8.25

阵容已集结! | 2025级上财滴水湖高金MBA新生画像大揭秘!

阵容已集结! | 2025级上财滴水湖高金MBA新生画像大揭秘!

院校招生 2025.8.25

华东师大2025级MBA新生画像——快来解锁你的新同学!

华东师大2025级MBA新生画像——快来解锁你的新同学!

院校招生 2025.8.22

MBAChina到访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调研交流

MBAChina到访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调研交流

院校招生 2025.8.21

活动报名@珠海 | 北大汇丰MBA公开课《智能突围:AI时代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国际化》

活动报名@珠海 | 北大汇丰MBA公开课《智能突围:AI时代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国际化》

院校招生 2025.8.20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于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初试科目的公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于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初试科目的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19

厦门理工学院关于2026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有关变化情况的公告

厦门理工学院关于2026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有关变化情况的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19

承德医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承德医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赣南师范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赣南师范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西昌学院2026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及大纲调整公告

西昌学院2026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及大纲调整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19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关于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大纲调整的通知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关于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大纲调整的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19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科目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科目考试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关于调整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及考试大纲的通知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关于调整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及考试大纲的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1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联考课程 查看更多 >
26级管硕笔试试听课(管综+英语二)

26级管硕笔试试听课(管综+英语二)

22

免费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视频课程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视频课程

1.2万

免费

2026管理类联考——习题讲评/考研资讯

2026管理类联考——习题讲评/考研资讯

446

免费

备考教材 查看更多 >
正版现货】MBA、MPA、MEM、MPAcc等管理类联考与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新教材

正版现货】MBA、MPA、MEM、MPAcc等管理类联考与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新教材

127

¥ 46.50

正版现货】考研英语(二)新教材

正版现货】考研英语(二)新教材

61

¥ 46.50

MBA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精讲精析4本套

MBA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精讲精析4本套

37

¥ 179

杨琼

杨琼 高级教育顾问

QQ: 2126999655

TEL:15311676757

立即咨询

免费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加入备考交流群

相识不恨晚,备考路上肩并肩

关注都学课堂,了解最新资讯

都学课堂服务号
都学课堂MBA
  • 问老师

  • 手机看课

  • 微信关注

  •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