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宇明:致学员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6日浏览数量:3543

提前面试资深导师——鹿宇明

致学员的一封信

各位准备报考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鹿宇明,我主要是负责每一年我们MBA提前面试的材料辅导,和面试这方面的培训工作。

现在的提前面试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大部分的院校,尤其是热门院校,都是先提交材料,争取一个面试的资格,面试如果通过了再去参加联考。所以说材料准备和面试的准备就格外的重要,甚至它的重要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超过了联考笔试的重要性。

第二点,大家要注意一下近几年的报考趋势,像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这样的一流院校。每一年的报考人数都呈非常快速的递增趋势,像2016年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这几所院校材料报名的人数都达到了八千人左右,最后录取四百人,这个数字在五年前大概只有一半,只有三四千人,现在翻了一倍,这种备考难度可见一斑,那么我们现在决定报考MBA,尤其是做决定报考名校之后,在材料申请阶段,就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要在所有的细节上做到极致,才更有把握取得成功。

在我们决定报考的阶段和准备材料阶段,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定位,在我们的视频课程中,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自身去定位的工具,你的教育背景,工作履历,成绩,未来规划,结合这么几个方面,你大概会处在哪个梯队上,也就是你冲击名校的几率有多大。这个定位很重要,把自己的位置定清楚,我们才能做出最适合你的报考策略,保证我们能考取理想的学校。

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简历,包括每一个学校需要注意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些简历中,一定要让老师看到具体化的场景和故事,要让老师看到你过往的三年,五年,十年中你是有一个不断的上升的趋势,同时要看出你对未来有一个很清晰的可实现的规划,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明白的是“你是谁”“你从哪来”“要往哪去”。其实你的简历也好,材料也好,无非是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在具体的材料撰写之中,每个学校不一样,他有的可能是侧重过往的成功经历,对自身成长重要的事件,比如像清华,就比较侧重与这方面;像北大的就比较侧重于职业伦理方面,包括你的人生选择,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软性因素

无论哪一类的问题,我们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都是需要一种讲故事的能力,所谓讲故事就是需要符合我们平常说的STAR法则具体的情景要有任务型的task要有你做的哪些行动、反应最后要有result——结果,你这件事情达成了什么样的目标,从中学到了什么,从中成长了什么,教训是什么等等。很多时候你都可以用这样的法则去应对。

关于材料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因为材料在你准备的过程中会有辅导老师为你保驾护航,可以一对一,手把手的打磨这个材料,把材料打磨到最好,一起去努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但未来在你材料通过之后,需要面对的面试情况就不一样了,无论你之前上过多少辅导机构,跟老师做了多少交流,做了多少准备,总之那一天,那一刻你就是一个人在战斗,参加的小组面试,虽然是有很多伙伴,但他们与你毕竟很陌生,甚至会为你制造一些麻烦,如果遇到猪一样的队友,你还要想怎么去应对这样的事情。所以面试还是要靠大家自己。

是因为这样,我强调,我们对于面试的准备一定要尽早,不要等到材料通过之后才去准备现在2017的《招生简章》还没出来,大家可以看看2016年,过往的名校录取的时间点,比如一年清华有四次,北大次数很多可能十几次材料提交的时间,提交材料,并且材料通过了,你再去参加面试,中间的时间是非常非常短的。而我们可以想到,我们的沟通能力,是当众讲话的能力,可以试问一下这些能力是否能在三五天内有一个质的提升,如果不能,那么在你准备报考MBA开始,在你准备材料的时候开始,整个的过程就要考虑到后面的面试,把整个材料提交和面试看作是一个整体一起去准备,因为在你写材料时,写到个人简历,个人经历,工作经历,个人的价值观的过程中,也是在梳理你自己,也可以把你需要在面试过程中的一些准备进去,比如说你能不能把写东西讲出来。比如建立一个组织或是团队,想考MBA,冲击名校的,聊聊天,喝喝咖啡的过程中交流交流,尽早和老师建立联系,从老师那得到更具体的帮助,我觉得这都是大家需要去考虑的。因为只剩下三四天,根据往年的经验教训,直到那个时候,只有一周的时间,临时抱佛脚,准备一个自我介绍,拼命去写,打磨五六百字,去背,因为缺少练习,没有把握把材料扔开,能非常自信的把这个经历讲出来,然后到了模拟环节老师一看就能看出来是背的,根本没有加上自己的口语,没有变成自己活生生的经历,这种信息输出,不但是无效的,甚至还会起反作用,我们需要去一遍遍地纠正,这个过程就会消耗很多的时间,一个礼拜搭了一个非常脆弱的基础,你根本没法在这个基础上盖楼,楼要打的结实,我们现在就要打好基础。

现在这个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好像还有几个月,但是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自己过往的经历,你会发现,给你时间越长,完成的效率越低,你就觉得那个deadline离自己很远,就会没有紧迫感,把很多事情不断的往后拖延,时间长反而是一个理由。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到报考面试的时间点去做一个切分,制定一些阶段性的目标,制定出一些阶段性的目标,同时可以做一些针对的准备,比如说你要报考一些上海的院校,上海的院校有一些小组面试的,你能不能在第一个月组织一个面试的组织呢?我要怎么样在朋友圈中去找到一些这样的人,怎么样在都学网这样的平台找到一些这样努力奋斗的伙伴有一种我管它叫做“完美主义导致的拖延症”也有人管它叫做“哈姆雷特综合征”,就是说一直纠结,不去练习,很多人开始就是这样的,写材料的时候,说我没想好,就没有办法去写或者没有办法开口,同学们我们想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面试这件事来讲,你的讲话能力,沟通能力,更多的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方式,他更多的是在你反复练习之后存在与你的身上,而不是深植于你脑袋里的认知,而认知必须通过练习才能输出为一种技能,而练习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开始。

现在怎么开始?我们一定要给自己创造一个练习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就存在与我们生活工作中,说是创造,无非是发现和把握,比如说你如何去和你领导汇报工作呢?你要不要代表你的部门去和其他部门谈项目呢?要不要代表公司去和客户谈项目呢?比如你有没有家庭关系需要去沟通?需要和孩子讲道理等等。所有这些场景和对话,在有限时间里需要传达有效的信息,这是我们练习的非常好的一个机会。那么在你平时发现这样的机会后,要努力的把握它,让自己走出那个习以为常的舒适区,因为平常这些事情我们可能不会去做,或是直接绕开。

  最后我想把我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算是一句格言吧,虽然现在很多的这样的话会变得相似一种反义词,会显得很鸡汤。我们很多时候会容易给自己找出一些理由,让自己去放弃,让自己去逃避,我之所以没做好,是因为外部的什么原因,是因为我怀才不遇,是因为老板混蛋,是因为金融危机,会给自己找很多外在的理由,我们需要找一些东西去激励自己。我很喜欢日本的设计师山本耀司的一句话:“做一个自由而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而活着”我觉得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在前两年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律,自由呢,就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干什么也无所谓,后来想想这是一种消极的自由,而只有你能自律的时候,比如我每天做三十个俯卧撑,我每天能写一篇公众号文章,每天能写多少行程序,能够读上多少页书的时候,当你能做到自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候,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的自由,后半句“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而活着”很适合现在准备报考MBA名校的同学,既然决定要报考,就要用势必实现的决心,从今天开始认真的活每一天,也相信当我们付出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得到非常好的回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