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院士任主任、院长!河南,集中揭牌
院校招生 | 2023年07月12日 10:22 | 文章来源:都学MBA
7月10日,第四批、第五批省实验室和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集中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出席。
楼阳生为6家省实验室和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主任李蓬、平原实验室主任常俊标、墨子实验室主任徐红星、黄淮实验室主任吴丰昌、中州实验室主任林圣彩、牧原实验室主任张科春、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维介绍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总体情况及发展构想。
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
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由郑州大学牵头组建,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等参与建设。实验室总部位于中原科技城,聘任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李蓬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聚焦代谢重塑和细胞命运决定两大科学问题,围绕代谢重塑与疾病研究、细胞命运决定与疾病发生、慢病诊疗的新技术新方法等三大研究方向,开展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发展分子探针、细胞治疗、人工智能、生物影像等慢病诊疗的新技术新方法,推进医工融合、医理交叉,创新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对标国家实验室,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医学创新平台。
5年建设期内,组建规模达到500人左右的国际顶尖生物医学创新研究团队,实现代谢疾病、肿瘤、神经疾病等慢性疾病病因病理的原创性理论突破和有效治疗方案,力争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原实验室
平原实验室由河南师范大学牵头组建,河南大学、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参与建设。实验室总部设在新乡市平原科教城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港内,聘任中原学者常俊标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聚焦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抗病毒创新药物研发为主线,围绕病毒感染机制解析与靶点发现、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工艺及生物活性评价、药物质量标准与制剂研究、药物临床前评价及临床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持续提升我国抗病毒药物在国际医药产业中的地位,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药物创新产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5年建设期内,建成规模达到500人左右的国际顶尖的药物研发科技创新研究队伍,研制一批针对重大疾病治疗的包括核苷类、多肽类及小分子等候选药物和生物制品,力争获国家科技奖励1-2项。
墨子实验室
墨子实验室由省科学院牵头组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武汉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参与建设。实验室总部位于中原科技城,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担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打造聚焦光芯片全产业链高能级平台,促进微电子、材料等学科交叉融合。实验室坚持对标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搭建光电子领域一体化科研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在微纳光电子芯片、精密传感及成像技术、半导体激光器及集成技术、半导体材料调控及精密测量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为河南及全国半导体光电子产业结构重塑和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5年建设期内,组建规模达到200人左右的国际顶尖光芯片创新研究团队,成为国家光电子产业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光芯片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以半导体光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
黄淮实验室
黄淮实验室由河南省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组建,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建设。实验室总部设在中原科技城,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担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面向国家和河南省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循环领域国际前沿,按照“理论原始创新-技术集智研发-成果就地转化”的总体思路,在流域整体治理与系统修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智能感知体系与风险预警防控、绿色低碳材料与重大装备研发等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黄淮地区中原特色的优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努力把黄淮实验室建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绿色循环先进技术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5年建设期内,联合国内外顶级科研机构,构建200人左右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培育3个高端学术领头人团队,建成以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为核心的新型研发机构,解决一批河南省“十四五”期间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支撑关键生态环境目标实现,示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州实验室
中州实验室由河南大学牵头组建,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创泰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参与建设。实验室总部设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聘任河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圣彩担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面向前沿生物学理论和国家相关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基于河南大学“生物学”一流学科已有基础,聚焦代谢稳态和代谢适应两大科学问题,围绕生物代谢稳态调控与健康、生物代谢过程调控与适应、生物代谢途径优化与制造等三大研究方向,开展整合生物学基础研究,发展药物设计、遗传改良、分子育种、绿色生物制造等生命科学新技术和新方法,推进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打造国际一流整合生物学创新平台,实现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原创性理论突破和变革性技术创新,力争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5年建设期内,组建达500人左右的国际顶尖整合生物学创新研究团队,取得系列原创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完成1-2种原创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实现3-5种生物育种、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的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力争带动相关产业新增产值超千亿元。
牧原实验室
牧原实验室由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西湖大学牵头,由河南省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参与建设。实验室采用“郑州+南阳的双总部”模式,聘任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院长张科春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面向我国“粮食安全”等社会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合成生物科技发展前沿,坚持科技引领,为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周期的专业服务,全面支持核心技术的项目落地转化,促进行业发展。同时,培养生物领域的顶尖复合型创新人才,建立世界一流的合成生物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5年建设期内,牧原实验室形成以国际领军人才带领的一流合成生物创新科研团队;力争取得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并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实现5-10条新工艺路线或产品;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资源与环境不足等重大问题,为合成生物及相关产业发展达到万亩千亿能级和量级注入强大动力。
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
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由河南大学牵头组建,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参与建设,参照省实验室体制机制管理运行,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聘任中国科学院黄维院士担任研究院首任院长和首席科学家。
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向先进材料和柔性电子领域科技前沿和重大产业需求,聚焦先进材料、印刷电子、有机电子、生物电子、塑料电子、智能电子等研究方向,汇聚院士领衔的顶尖研发团队,先期建设6家研究中心和4家产业基地,形成“人才汇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创新链条,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原创重大科技成果,建设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国家先进材料和柔性电子领域创新高地。
到2025年,形成1000人左右高水平的核心研发团队,开发3-5项柔性电子变革性技术,取得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力争在国家三大科学技术奖励中取得突破;完成10项左右重大工程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项目,带动相关产业新增产值超千亿元。
都学课堂MBA带学班。读MBA,上都学课堂
问老师
手机看课
微信关注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