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11|苍天之下,黄沙以上——中国政法大学拓荒牛战队全员完赛,捧得金沙鸥
院校招生 | 2023年05月25日 10:58 | 文章来源:都学课堂
翻越了最后一个连绵起伏的沙丘,我陡然望见横贯沙漠边缘的315省道黝黑的沥青路面就在眼前,意味着赛事的终点临近了。这是2023年5月2日上午8点多,比亚迪杯第十一届亚太地区商学院沙漠挑战赛(简称:沙11)第三日的赛段,也是赛事的收官之战。穿过公路,沿着路肩小跑一段,再左转进终点区域,拱门前竟然还有一段黄沙路面。抖擞精神、管理表情,举臂冲线后,如释重负和意犹未尽的感觉交织而来。
回望身后的大漠黄沙,三天的沙漠经历如电影般在脑海放映。在“苍天般的阿拉善”,广阔无垠的腾格里沙漠,中国政法大学拓荒牛战队全员完赛沙11,如愿捧回了金沙鸥奖杯。作为战队A队的一员,我与小伙伴们共襄盛举,在赛后的庆功宴上尽情分享荣耀和喜悦。而这次沙11备战和参赛的点点滴滴,也将长久留存在每个人的心里,成为一段难忘的时光记忆。
缘起:传承、期许与信任
作为毕业多年的商学院学子,我与亚沙赛接触较早,但正式的结缘却姗姗来迟。基于多方面因素,之前的历届赛事均未参与,而原定于2022年五一假期举行的沙11,成了我与沙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早在去年年初的组队阶段,教练温受益、领队王振玲多次诚邀我加入战队,对我深为信任和期许,令我重燃了与母校校友组队参赛的激情。虽地域相隔遥远,但我仍与队友们一直保持了同步的训练和交流。然而2022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使得赛事一再延期,最终定档于2023年五一假期举行。
沙11延期一年,虽然等待的过程漫长煎熬,但同时也使我们备赛训练的时间更为宽裕。随着五一的逐渐临近,大家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万事俱备,只待赛事开启。
DAY 0: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4月29日清晨,北京开往银川的Z277列车缓缓驶入银川站,法大拓荒牛战队成员抵达“塞上江南”银川,并在这里与其他院校汇合,乘坐组委会摆渡车一同前往沙11赛事举办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在以“银川站”大字为背景的站前广场上,院校们纷纷合影,宣告正式出征。
从银川前往阿拉善左旗的高速公路,紧贴着贺兰山东麓和南侧行进,坐在大巴右侧窗边的我,一路得以饱览高耸的山脉和大漠的苍凉景致。随着车辆远离银川市区,塞上江南的青绿也逐渐被大漠的荒芜所取代。公路像长龙一样在天地间蜿蜒,沿途典型的西部景观和疾驰而过的车辆,增添了公路旅行的趣味。
望着窗外高峻苍凉的贺兰山,不由得想起岳飞《满江红》里豪迈的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贺兰山高大的山体遮挡了西侧沙漠的风沙,也拦截了东侧黄河带来的充沛水汽。窗外的景观越来越荒芜、苍凉,沙漠腹地越来越近。前方,一座充满蒙古风情的小城就在贺兰山脉与腾格里沙漠之间矗立着,倔强地抵挡着黄沙的蔓延。这就是阿拉善左旗,也是阿拉善盟的驻地。
抵达阿拉善左旗,入住组委会安排的指定酒店,稍事休整后,我们来到当地颇负盛名的野生蘑菇羊肉搓面馆,品尝特色手工面,大快朵颐,狂补碳水。餐后来到位于巴彦浩特体育场的沙11赛事博览会,领取了参赛物资,逛了逛展会,然后与几个小伙伴信步至不远处的“定远营”城楼观光。
定远营有着“塞外小北京”之美誉,清晰的中轴线,巍峨的城楼城墙,层层叠叠的宫苑,俨然复刻了北京紫禁城的格局。定远营城门坐北朝南,中轴线沿着山势逐渐延伸,一座白塔在中轴线最北端的最高点,颇有北京北海的白塔之韵味。沿着东西走向的城墙行走,远眺苍劲的贺兰山,俯瞰全城,对阿拉善这座汉蒙交融的边陲小城的历史厚重感有了真切的感受。
阿拉善左旗定远营
出征前的晚宴上,商学院和MBA中心带队老师与大家一起加油鼓劲,C队小伙伴贴心地准备好了大蛋糕,为开赛出征和4、5月生日的同学增添了满满的仪式感。在这“苍天般的阿拉善”,远离海洋的亚细亚内陆深处,风沙与绿洲对土地的争夺一直在进行中。次日,我们就要正式踏入离城区仅几十公里,宽广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腹地,展开穿越和挑战。
根据教练组战术部署,我与天雄、杨松、海东等三位小伙伴将作为A队第一梯队,赛中保持在战队战线前方打头阵。超A队战召、彭泽两位队友轻装上阵,挑战更长距离;A队其他两个梯队和B队进行充分的战术搭配,确保AB队全员安全完赛。而C队的队友们参赛距离较短,将主要作为AB队的后勤保障力量,做好营地搭建、物资供应和人员接应等保障工作。
从这天起,我们正式进入了沙11时间。
DAY 1:越过沙丘,才发现有人等候
出城五十公里,我们进入了沙漠。城市和沙漠的过渡直接而粗暴,到达赛事起点时,绿意无影无踪,眼前已是漫漫黄沙,风也变得狂躁而锐利。大自然的力量如此强悍冷酷,令人敬畏。以苍天和黄沙为背景,各个参赛院校依次登上点将台亮相展示,然后检录进入起点区域。
按照组委会要求,20L以上的越野背包、大睡袋和防潮垫将作为A、B队的强制装备,赛中必须全程背负。陌生、松软的沙漠地形本已充满挑战,负荷装备又增加了行进的难度。对于大多数初次来到沙漠赛道的选手来说,这将是一次从未体验过的挑战之旅。而我,也对即将到来的沙漠挑战有着不确定性。
法大定制的防沙套
10点左右,发令枪响,选手们沿着道旗的指引方向,向腾格里沙漠深处进发。脚下踩着松软的细沙,犹如踩在棉花上,极其松软而又充满阻力,虽然鞋子被防沙套包裹得十分严实,仍有些担心细沙是否会乘隙而入。但很快我就调整好了状态,开始专注于眼前的路况,借助双杖的支撑在黄沙之上移动进发。
开跑不久,就来到了第一个沙丘。沙漠千万年不息的大风,雕塑了沙丘的各种形状,也形成了迥异于山地的陡峭坡度。虽然单个沙丘的爬升和下降高度不大,但如何翻越,却需要观察和判断,选择经济性的路径。其实沙漠本没有路,只要循着道旗的指示方向,脚下可以说全是路。但最优的路径,根据经验丰富的老沙友总结,遵循“等高线”原则是最为经济的。我们一路亦尽量按照等高线选择路径,减少体能的消耗,提升通过的速度。
正在爬一座大沙丘,法大战队摄影记者贾韫琦摄于沙丘顶
天雄作为团队中最具冲击力的年轻速度型选手,按照既定战术率先放飞,我和杨松、海东三人保持协同作战。他们俩此前来过沙漠实地踩线,对沙漠的地形有一定的经验和适应性。我们一路认真选择优化路径,保持好体能状态,翻越了一个又一个沙丘。然而以多姿多彩的沙丘著称的腾格里沙漠,用连绵不断的起伏,展示着它的狂野和力量,让每一个挑战者不敢小觑。
第一日的赛段,官方标称距离25公里。每5公里左右有一个CP点,打卡后我们简单补给不作逗留,随即出发。一路上我们胸前的对讲机一直畅通,二三梯队和B队小伙伴随时沟通交流所处位置和战术安排,一梯队则保持着探路和进出站情况的即时汇报。在状态胶着的路段,我们三位小伙伴吹着风沙唱着歌,向着第一日的终点不断推进。
在一个急剧下坡的大沙丘处,我让海东帮我拍摄一段下坡视频,本想耍个帅,却未曾想在坡底未能及时收住,往前摔了一跤。细软的黄沙像个大海绵,不疼亦无伤,除了身上和背包沾染了不少细沙。这令我回想起童年恣意玩沙的快乐,久违的童心忽而回归。
CP4出站后不久,前方远远出现了一小块绿色水域。逐渐接近,我们看清了它是沙漠中的一个小湖泊,在漫漫黄沙中造出了一抹难得的绿意。这片绿洲应为赛事的中央营地,亦为第一日赛段的终点。沙漠中的绿洲通常有居民点,通过查阅地图得知,这面湖水对岸,为通古勒格淖尔嘎查村。而我们的营地,就在湖的东岸。最后三公里左右,我们离开了沙漠地形,进入沿湖硬质土路,远远望见前方的拱门和帐篷营地。终点即将抵达。
用对讲机和在终点等候的C队队友通报了即将冲线的消息后,在拐进终点前的路口,见到了前来迎接我们的C队伙伴。越过沙丘有人等候的感觉,真好。第一天的25公里赛段,就此安全完赛。赛后充分放松,享受队友的“大保健”,下午的沙漠阳光亮得晃眼。来到位于C4区的营地休憩,C队队友已为我们搭建好了帐篷。随着A、B队队员陆续完赛,法大拓荒牛战队首日比赛宣告完成。
大西北的日落特别晚,六点左右,大家开始排队打晚餐,在营地的高处平台,对着不舍落下的太阳就地用餐。组委会安排的晚餐是羊肉汤、牛肉汤、鸡肉汤,搭配馒头、大饼或方便面,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相应队伍排队。我选择了内蒙最经典的美食羊肉汤,肉多汤醇,滚烫的汤正好将面泡开。在日落前的迷人光线下,望着沙漠绿洲、一面湖水用餐,惬意而又放松。
DAY 2:风吹来的沙落在坚毅的眼里
如果说D1的25公里只是开胃小菜,D2的35公里才是难啃的大骨头。首夜在帐篷里睡得不太踏实,第二天五时许被大喇叭叫醒时略有些疲惫感。天色未明,气温颇低,磨蹭了许久才做好起身的心理建设。穿好比赛服,套上一件薄羽绒,洗漱、吃早餐,整理装备,准备7点检录出发。许是未足够清醒,快走到检录点时才想起忘了穿参赛号码马甲,遂赶紧回营地取。所幸,赶在发枪之际通过了起点拱门,迅速调整好状态,与海东、杨松汇合,开始第二日的比赛。
第二日赛段,一起步就是一个高大的沙丘陡峭爬升。翻越它之后,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同款大沙丘在等着。这一天的赛段给了所有选手一个下马威,除了地形之外,天气的严峻挑战也是始料未及的。临近CP6,进站前,已经感受到此地的风势与之前大为不同,狂暴、凛冽,呈现摧枯拉朽之势。匆匆打完卡,出站后,迎来了大风沙的正式袭击。
CP6出站后有相当长的一段赛道,是沿着大沙丘的山脊线行进,四周无更高的地形遮挡。风力不断增大,风向不断改变,在空旷的沙漠里猎猎作响,从起初的单纯大风演变为狂风飞沙,裹挟着一起扑面而来。面对如此狂野的风沙,深感个人之渺小,对其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用头巾裹紧整个脸部,艰难前行。视野亦被风沙搅糊,凭着惯性往前行进。不知道过了多久,通过了几个山脊线和谷地,风沙才逐渐减弱,天空逐渐恢复蔚蓝。此时四下张望,才发现风沙已经重新雕塑了沙丘的形状。一些新的沙粒被裹挟覆盖到沙漠的表面,形成全新的波浪状的纹路。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感慨大自然的力量委实令人敬畏。
告别了突如其来的大风沙,又迎来了一阵骤雨,但沙漠的阵雨并不常见更不持久,阳光随后接管,对沙漠施以暴晒。此时与海东已走散,杨松亦因腿部略有不适主动降速,接下来的路程,我将独自挑战。
这一日的赛段最长,亦更充满挑战性。在路上,不时想起美剧《风骚律师》里JIMMY与老MIKE穿越沙漠的场景。内蒙腾格里沙漠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颇多相似,荒芜、严峻、干旱是这里的写照。JIMMY与老MIKE在严重干渴和筋疲力竭的状态下终于走出了新墨西哥州大沙漠,逃出生天;而我们这群来自东部和南方的挑战者们又将如何与沙漠对话?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保持敬畏的心态、坚定的信念,方能更好地与腾格里沙漠相互和解。
美剧《风骚律师》里的JIMMY与MIKE穿越沙漠途中
对讲机里依然不断地保持着团队之间的通话。虽然此时战线已经拉得很长,我已经收不到靠后方阵的一些队友的消息,但我相信他们一定在教练和领队的统筹下,保持着守望相助和彼此扶持,向着终点不断迫近。而我亦逐渐望见了营地附近的一面湖水,收到了终点C队队友的讯息。
这一日的赛段起终点均为营地,是一段闭环路线。这段遍布挑战的沙漠环线充满了禅意,像极了人生。终点依然有C队小伙伴的迎接,放松的拉伸和大保健,冰凉舒爽的地下水水龙头,美味的羊肉汤晚餐和最美的沙漠日落。这一日,在赛道和营地偶遇了多位老朋友,在遥远的腾格里沙漠相聚,感觉亲切又欣喜。
在赛道和营地偶遇老友
第二天的赛段,法大拓荒牛战队超A、A、B、C队均全员顺利完赛。我们离金沙鸥奖杯又近了一些,可以说大势基本已定。第三天的赛段只有10公里左右,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安全完成。
DAY 3:最后11公里,吹尽狂沙始到金
凌晨4:30,营地上空准时响起了大喇叭的播报:起床吃饭,打包行李啦!这个morning call用普通话、四川话和粤语三语循环播放,颇具洗脑之功效。本来困倦不已的我也被叫醒了,起身打包行李驼包,收帐篷。六点半左右,整个营地区域的帐篷已经被收得差不多了,各个院校将队员的行李装进相应的大编织袋,交由组委会统一转运。
第三天的赛程终点将回到第一天的起点,整个赛事将在这一天全部结束。清晨7:00整,比赛准时发枪。各个参赛院校都铆足了劲,在这最后一段赛程冲击更好的成绩。然而当日赛段的前半段仍具备一定挑战性,有不少爬升颇大的沙丘。后半段则为沙漠和戈壁的过渡地貌,遍布一些低矮的荒漠植被,土质比沙地略微硬实。最后一段路程,将横穿315省道公路,抵达终点。
这将是我们与腾格里沙漠的最后拥抱。三天以来,我们饮风、吞沙,翻越一个又一个陡峭的沙丘。在最陡处深陷细沙不能自拔,在最艰难处被大风裹挟的狂舞黄沙终打得生疼,看不清前路。但最终,我们冲破了风沙,完成了比赛,捧回了象征亚沙赛参赛院校最高荣誉的金沙鸥奖杯。
中国政法大学战队斩获金沙鸥奖杯
午后的庆功宴上,我们彼此祝酒,相互拥抱庆贺。在苍天般的阿拉善,在金黄色的腾格里沙漠,我们坚持、互信、守望相助,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亦将永远记得,有沙鸥飞过的那片腾格里的天空。苍天之下,黄沙以上,曾有我们的脚印留驻。
都学课堂MBA带学班。读MBA,上都学课堂
26招生 | 2026浙江大学EMBA招生专题正式发布!
京津冀商学院聚首腾讯总部 共探专业学位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高性价比!各省学费最低的MBA院校汇总,收藏!
招生工作 | 浙工大MBA、MEM招生宣讲会暨校园开放日
这个时代,自我投资还是一笔划算买卖吗?
iBEST! 追求卓越、成就梦想 华东理工大学会计硕士(MPAcc)非全日制职业成长营
关于25考研调剂,最后的提醒:
“两湖地区”专业学位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正式启动
问老师
手机看课
微信关注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