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Nature,证伪美国研究成果!
院校招生 | 2023年05月13日 09:33 | 文章来源:都学MBA
5月12日,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闻海虎教授、祝熙宇副教授、李庆助理研究员作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发表了题为“Abs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LuH2±xNy(LuH2±xNy在近常压下无超导电性)”的研究论文。南京大学为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和第一完成单位。
据悉,闻海虎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直接否定美国罗彻斯特大学Ranga Dias团队关于“室温超导”的最新研究结果。
此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 Ranga Dias及其团队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Evid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a N-doped lutetium hydride”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声称在氮掺杂氢化镥(nitrogen-doped lutetium hydride, NDLH)体系中实现了近室温超导(Tc= 294 K, 21 ℃)。
然而,近几个月来,全全球知名超导实验室都未能验证他们的说法。闻海虎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研究结果表明,超导体两个最显要的特点:零电阻行为和完全抗磁性并没有被成功复现,这表明在该生长条件下的同种材料LuH2±xNy,在低于40.1GPa 的压力下,并不存在近室温超导。
最近,掺氮氢化物被宣称具有近环境超导性。这激发了全世界对探索低温条件下的室温超导性的兴趣。
南京大学闻海虎教授团队通过高压高温合成技术成功地获得了颜色为深蓝色的氮掺杂氢化镥(LuH2±xNy),并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证明其具有Fm3¯m的空间群结构。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证实了样品中氮的存在。在室温压力下,本工作观察到从350到2k的金属行为。通过施加从2.1到41 GPa的压力,本工作观察到颜色从深蓝色到紫色再到粉红色逐渐变化。通过测量压力从0.4到40.1 GPa的电阻,看到了逐渐改善的金属行为,而没有表现出低于2 K的超导性。
高压下磁化强度的温度依赖性在100 ~ 320 K之间表现出非常弱的正信号,在100 K时磁化强度随磁场的增大而增大,这些都是100 K超导性所不具备的特征。因此,在低于40.1 GPa的压力下,氮掺杂的氢化镥不存在近环境温度超导性。
图一:不同压力下LuH2±xNy的压力诱导颜色变化及温度依赖性电阻演化
图二:不同压力下LuH2±xNy的磁性能
来源:南京大学。
都学课堂MPAcc全程班。选MPAcc,上都学课堂
教育部:67所高校新增推免资格
9月考研预报名在即,这份材料清单请收好
开学季 | 2593:与安泰一起成长
2025新生大数据揭晓!!!速观!!!
逐梦湾区·数智启航——广州大学管理学院2025级MBA/MEM/MTA开学典礼暨导师见面会隆重举行
经彩启航 融梦新程——西安交通大学2025级金融MBA新生Orientation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崩溃!考研报考条件改变,突然就不能考了?
今年考研初试推迟到2026年1月初?
AI组织:工作方式的底层逻辑,变了
课程回顾|启航-上海外国语大学2025级MBA项目导读课
跨界升级,赋能未来|2026政法商领航营第三期开启报名!
问老师
手机看课
微信关注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