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也不安全了!
院校招生 | 2024年07月10日 09:30 | 文章来源:都学考研
为了提高整体科研水平、产出更多科研成果,大部分重点高校都采用“非升即走”制度。新入职的讲师若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6年左右)评不上副教授,学校就不再与其续约。
重点高校的青椒讲师们对此多有怨言。
目前还出现了一种趋势:非升即走从讲师延伸至副教授。
也就是说,副教授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即使你成功当上了副教授,你也没资格躺平!
近日,话题#非升即走已从讲师延伸至副教授#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副教授非升即走”规定
今年年初,某985大学发布文件规定:新聘任的常规副高岗位教师,如果6年内未获聘正高及以上岗位,应申请转为专职科研岗、实验工程岗或不再续聘。
文件发布后引发众多关注,有网友概括该规定其实就是“副教授的非升即走”。
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职称终身制
事实上,不少高校已经在开展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副教授、教授终身制。
早在2014年,浙江某省属重点大学启动了“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职称改革。同年,该校6名教授降聘为副教授、28名副教授降聘为讲师,另有80余人的岗位等级都有降低。
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湖南省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也提到要加强年度和聘期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继续聘用资格”。
除此之外,近年来北京、湖北、江西、河南等省市对高校教师考核提出了“健全”“严格”等要求。简言之,无论是讲师、副教授还是正教授,各地政策均强调高校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打破聘期终身制,激发教师活力。
实际情况来看,江西某大学在2020年的第四轮岗位聘任中,有227名专业技术岗人员在岗位竞聘中予以低聘;山东某高职2020年的第五聘期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中,1名教授、4名副教授因为业绩处于同级竞聘岗位末尾被降级低聘……
职称升迁,压力巨大
“非升即走”制度可能加剧教师的职业压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面对巨大的学术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许多教师可能会感到焦虑、无助,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而身心健康问题,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和教学质量。
今年4月,网传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宋凯博士因首聘期考核未通过,被降级降薪并退还部分安家费,在“非升即走”压力下自杀。
去年2月19日傍晚,台湾大学生命科学馆。一张姓副教授选择了在实验室内上吊自杀。
据台湾当地媒体《联合新闻网》报道,张副教授留下遗书表示,因教职工作学术升等压力太大,加上身体健康亮红灯,自觉生无可恋。
网友评选
都学课堂MPAcc全程班。选MPAcc,上都学课堂
欢迎报考2026年入学华东师大MEM!新版教育培养方案彰显AI时代世界管理教育变革大趋势!
白重恩: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关键期,该如何发力?丨国是访问
“新技术驱动的服务运营创新”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双法”研究会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华东师大2025级MBA新生画像——快来解锁你的新同学!
MBAChina到访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调研交流
活动报名@珠海 | 北大汇丰MBA公开课《智能突围:AI时代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国际化》
西昌学院2026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及大纲调整公告
问老师
手机看课
微信关注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