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通胀下,我们为什么还在考研?

院校招生  |  2024年03月11日 13:36  |  文章来源:都学MBA

从“学历社会”到“能力社会”

近日,2024考研国家线即将公布。尽管此次考试报名人数迎来了 8 年来首降,但预估录取率不会超过 30%,竞争依然很残酷。明知大概率陪跑也要投身一试的背后,是不少人对学历有这样的认知:本科生去找工作没优势,努努力再读个研或许会有更好的出路。学历真的在通货膨胀吗?对此,澎湃美数课通过分析 2010 年和 2020 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来找寻回答,该调查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旨在反映中国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变迁。如果直接从薪资角度看,不管哪个学历,2020 年的大学毕业生,薪资都较十年前翻了至少一番。为此我们设置了“薪资优势指数”这个概念,也就是将工作年收入与当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作比较。

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到,从 2010 年到 2020 年,本科学历的受访者中,毕业 3 年内的整体工作薪资优势出现了较明显的消失,从 1.89 降至 1.33。

如何理解这种薪资优势指数的下降?举个具体的例子,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同样是本科学历去做会计,在 2010 年的调查中,一位 2008 年毕业的同学,受访时的年薪是 15000 元,相当于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2 倍。而十年后的调查里,另一位 2019 年毕业的同学工作一年后的年薪虽然达到了 33285 元,但相比当年 32189 元的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优势已很微弱。

如果说如今本科学历求职是属于微弱优势,那么到 2020 年时,大专生整体上已不再具有任何薪资优势。毕业 3 年内的大专学历受访者,平均工作收入仅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96%。

与大专、本科相比,硕士学历在毕业 3 年内的薪资优势指数,相对维持得较好。2010 年,毕业 3 年内的硕士生工作收入相当于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 3.34 倍,而到了 2020 年,这一数据略微下滑至 3.19 倍。

何时起,高学历≠高收入了?

令很多人会感到意外的是,国内“学历贬值”开始的时间比我们感受到的还要早。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分析发现,从 2007 年开始,高校毕业生整体相对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薪资优势就已开始下降。

这种优势的缓慢消退,可以理解为是高校扩招后,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结果之一。2000 年时,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为 95 万人,而如今的规模都在一千万人以上。对就业市场而言,供需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是北欧、日韩等国家。例如在挪威,由于大学免费且升学率高,高校毕业生的薪资优势并不高:相对 25~34 岁高中毕业生,同龄的大学毕业生的薪资优势指数是 1.07,几乎与前者持平。

同样在中国过去的 25 年间,随着大学生的数量急剧扩张,薪资优势下滑也成为一种趋势。首当其冲的是人数最多的专科生,2017 年起,专科毕业生的起薪就不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薪资的一半。而本科生毕业生的薪资优势指数尽管还大于 1,但也在持续下滑中。

招聘会上流传的这句“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顺口溜,也从侧面印证了学历的通货膨胀。

除了卷学历,还有其他方法吗?

在分析 2010 年到 2020 年的大学生就业薪资数据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会影响学历贬值的因素。

当把薪资优势指数的数据细化到地域层面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学毕业生的整体薪资优势指数反而下滑得最多,紧随其后的是中部地区。而在东北和西部,本科生的薪资优势指数甚至还出现了上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虽然东部沿海省份的就业机会多,但由于高校多、毕业生多,导致了这里的高校应届生就业竞争度比内陆地区还要激烈。

2020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东部地区虽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 51.3% 的就业岗位需求,但大学生向该地区投递简历的比重达到了 57.0%。

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现状,加速了东部地区的“学历贬值”。在这些省份,大学生想找份好工作,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除了地域因素,职业发展方向也是影响大学生薪资的重要因素。

下面这份分行业的薪资优势指数变化,就展现了大学学历在整体就业优势下降的背景下,在不同行业的变化情况。

2010 年到 2020 年的十年间,批发和零售行业的薪资优势指数下降幅度远超整体平均值,而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下降幅度则相对较小,指数依然保持在 3 以上的高位,排名也从 2010 年的第 5 位跃升至 2020 年的第 1 位。

但能有幸选对赛道的人一直是少数。教育和制造业在各行各业的 2020 年薪资优势指数中排名不高,却是大学毕业去处比例最高的行业。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21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中,教育和制造业是占比最高的两个行业。

不过,这张呈现过去的图表无法预测将来,甚至不能准确描述当下。在 AI 等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全球行业都将面临大洗牌。但它能提醒我们,在学历内卷的当下,暂缓学历提升代表着提前交卷,毕竟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也不行,选对方向很重要。

甚至,过分期待用提高学历的方式来追求就业回报,还会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

高学历“低”就业,并不少见

每到求职季,有关高学历毕业生进入低门槛行业的新闻就开始挑动公众的神经:“中传 95 后硕士毕业去卖房”“清华毕业生做家政”“北大女博士当城管”……

虽然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但无法忽视的状况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工作后都有类似这样的一个疑问:干这份活,真需要这么高的学历吗?

个人实际教育程度和职业岗位所需教育程度的匹配情况,可分为教育不足、教育适配和过度教育三种。而我们通过分析 2020 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后发现,毕业 3 年内的本科学历工作者中,过半的人觉得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大学学历。

此外,有研究也显示,在高校资源最丰富、大学生就业青睐度最高的东部地区,是最容易发生过度教育的地方,也就是高学历“低”就业情况最多。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做工作时可以没有高学历,但找工作时没高学历可是寸步难行。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影响自己就业的最大因素始终是工作能力,但学历因素的排名在 2011 年至 2021 年间逐渐由第 7 位提升至第 3 位。

由于求职中有学历门槛、求职竞争压力大,中青社 2019 年的一次调查就表明,过半受访者觉得高学历已成为社会趋势,研究生不考不行,“提升学历更好找工作”是考研的最大原因。

但我们在去年发表的一篇名为《工作三年 vs 读研三年,我们帮你算了算含金量》中,通过招聘数据探究了本科毕业后读研 3 年和工作 3 年的优劣,发现除了在技术岗读研能比工作带来更大的薪资提升,对于非技术岗的研究生而言,求职时工资可能还比不上本科毕业后就开始工作的同龄人。

除此之外,更高的学历在工作时,甚至还可能起到反作用。在“大材小用”的就业状况下,很多人会产生失落感。根据我们的计算,相比教育不足或教育适配,过度教育者对自己工作的不满比例是最高的。

为什么高学历“低”就业更容易导致对工作不满?

一方面,过度教育者面临着“收入惩罚”。李晓光、姚远的研究表明,同等教育程度的人群中,与适度教育者相比,过度教育者的个体年收入平均要低 8.4%。另一方面,过度教育者在评价自己的工作时,难免会比较:与周围人比,上了半天学,凭什么收入还比不过学历低的?与自己比,在工作中得不到提升,越来越退步。只有随着时间流逝、心态转变,才能慢慢与“高学低就”的工作和解。

需要强调的是,过度教育仅是比较教育程度和岗位需求的一个视角,并不意味着整体的高等教育已经过剩。1999 年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10.5%,到 2022 年,这一数字达到 59.6%,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但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根据统计,目前世界上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还有 10 多个实现了深度普及化,也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80%。

尽管已经完成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但很多人的心态尚未转变,将学习的第一目标设为获得学历,而非能力。

“理性地说,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学历贬值’是大趋势,我们应该更关注教育本身。”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曾在《光明日报》撰文表示,“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型,只能加速不能停滞。”

“中传 95 后硕士毕业去卖房”上热搜,很多人都在感叹辛苦读研就当个中介,而新闻主角姚沁文则很坦率地说:自己最初是为了毕业论文去房产中介门店实习,但接触后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而读研的经历让她懂得了“怎么去学习”,并让她能跳脱出用“带人看房的工具”的眼光来看待这份工作。

参考资料

1.岳昌君、冯沁雪、辛晓佳等-《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研究报告:来自2003—2021年调查数据》

2.中国网-《大学文凭贬值 日本已步入“教育过剩”时代》,https://edu.sina.com.cn/a/2016-04-16/doc-ifxriqqv5981316.shtml

3.第一财经-《“孔雀”仍爱东南飞,毕业生为何更爱去沿海大城市?》,https://www.yicai.com/news/100734079.html

4.中国青年报-《65.9%的受访者坦言考研是为更好找工作》,http://m.xinhuanet.com/gd/2019-08/29/c_1124935266.htm

5.李佳-《我国教育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

6.李晓光、姚远-《过度教育的动态变迁与收入轨迹——基于CFPS2010—2018数据的实证分析》

7.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8.熊丙奇-《光明日报刊文:“二本学生”“小镇做题家”背后有教育之问》,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924242

9.光明日报-《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8/31/nw.D110000gmrb_20230831_2-02.htm


都学课堂MBA带学班。读MBA,上都学课堂

相关文章

华东师大2025级MBA新生画像——快来解锁你的新同学!

华东师大2025级MBA新生画像——快来解锁你的新同学!

院校招生 昨天

MBAChina到访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调研交流

MBAChina到访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调研交流

院校招生 2025.8.21

活动报名@珠海 | 北大汇丰MBA公开课《智能突围:AI时代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国际化》

活动报名@珠海 | 北大汇丰MBA公开课《智能突围:AI时代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国际化》

院校招生 2025.8.20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于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初试科目的公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于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初试科目的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19

厦门理工学院关于2026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有关变化情况的公告

厦门理工学院关于2026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有关变化情况的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19

承德医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承德医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赣南师范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赣南师范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西昌学院2026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及大纲调整公告

西昌学院2026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及大纲调整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19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关于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大纲调整的通知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关于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大纲调整的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19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科目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科目考试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关于调整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及考试大纲的通知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关于调整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及考试大纲的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1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院校招生 2025.8.19

张雪峰揭秘: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才是读研的隐藏款!

张雪峰揭秘: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才是读研的隐藏款!

院校招生 2025.8.18

26考研,不考数学的宝藏专业汇总!!(适合女生呦)

26考研,不考数学的宝藏专业汇总!!(适合女生呦)

26考研,不考数学的宝藏专业汇总!!(适合女生呦)26考研,不考数学的宝藏专业汇总!!(适合女生呦)26考研,不考数学的宝藏专业汇总!!(适合女生呦)
院校招生 2025.8.18

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

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

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
院校招生 2025.8.12
联考课程 查看更多 >
考研英语单词解密配套课程

考研英语单词解密配套课程

1.4万

免费

MBA等管理类硕士择校与面试系列课程

MBA等管理类硕士择校与面试系列课程

2

¥ 9.90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视频课程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视频课程

1.2万

免费

备考教材 查看更多 >
管理类—写作历年真题精讲(MBA/MPA/MPAcc等专业)

管理类—写作历年真题精讲(MBA/MPA/MPAcc等专业)

9

¥ 39

MBA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精讲精析4本套

MBA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精讲精析4本套

37

¥ 179

管理类联考冲刺预测卷

管理类联考冲刺预测卷

35

¥ 45

赵洁

赵洁 资深备考专家

QQ: 3306270471

TEL:13331153269

立即咨询

免费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加入备考交流群

相识不恨晚,备考路上肩并肩

关注都学课堂,了解最新资讯

都学课堂服务号
都学课堂MBA
  • 问老师

  • 手机看课

  • 微信关注

  •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