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重磅长文:当下经济困境,出路只有一条!

院校招生  |  2024年01月31日 11:25  |  文章来源:都学课堂

宏观趋势

笔记君说:

要是给2023年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卷!

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增量减少。身处内卷时代的我们,付出的越来越多,得到的越来越少。

我们该如何摆脱内卷?如何降本增效?出路在哪?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建立中国统一大市场,是摆脱内卷、脱离当前困境的重要途径。

黄奇帆认为,关于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我们具备先天优势,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由此,黄奇帆提出三大解决方案,对症下药。

一、统一大市场的建立,要立足于工业制造业

中国是世界上超大规模的单一市场,独一无二的规模优势是中国工业制造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效益和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制造业占比过早、过快下滑,品种质量国际竞争力总体偏弱等突出问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能源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发展格局。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要把制造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科技强国做出不懈努力。

中国的工业体系具备全工业门类、超大规模和单一市场这三大特征,是我们先天的优势。

1.全工业门类

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包括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重工业装备,到纺织、食品、家具等轻工业产品都能够生产,已经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健全的工业体系意味着中国拥有完备高效的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了众多富有韧性的产业链集群。

2.超大规模

中国拥有14.11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近20%。

中国是否一定会构成全球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并不一定。

人口规模只有在人均GDP等于或大于全球人均GDP的时候,才会形成与人口规模比例对称的全球消费市场。

在1980年,中国GDP只占全球规模的1%,人均GDP只有200多美元,当时尽管有10亿人口,但并未构成全球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

当时中国的人口红利主要体现在具有全球最充分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上。正是这种人口红利,再加上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全球化红利,推动了中国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

到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中国每年的进出口贸易位列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列世界第一,500种主要工业品中40%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人均GDP接近并超过了全球1.1万美元的人均GDP,我国的人口红利才真正构成了全球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优势,产生了规模效应。

如果某一类产品中国无法自给,要靠进口,就会产生全球近20%人口的市场需求;如果某一类产品中国自给自足,就相当于覆盖了全球近20%人口的市场份额,再加上一部分产品出口海外,假设出口份额占到全球的10%,就等于中国的供给占到全球的30%。

基于此,我们可以非常客观地说,当今中国的人口红利,在继续保持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已经更多地转变为规模优势,成为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核心优势之一。

3.单一市场

单一市场是指法律体系统一、税务体系统一、商业规则统一、语言文化统一的市场。

中国就是典型的单一市场,遵守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体系,汉族人口在中国人口民族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占中国总人口的91.11%,有助于各民族和谐稳定均衡发展,汉语作为官方语言全国通用,商业规则、市场环境大体上是一致的。

与此同时,全球也有很多国家虽然体量不小,但并非单一市场,比如印度。

印度说起来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但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

印度自称联邦制国家,每个邦拥有较大自治权,在宪法之外还有各自的法律体系和商业规则,各邦之间要素、商品的流动面临重重壁垒:

印度有100多个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的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印度斯坦族仅占总人口的46%;

印度的宗教数量繁多,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耆那教、天主教、佛教等,各个宗教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印度还通用多种语言,仅印度官方通用语言就多达22种,有121种语言的使用人口都在1万人以上。

此外印度还残存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的影子,将人分为五等,不同等级的人群之间也不是统一的市场。可以说,印度是由若干个大大小小的“碎片化”市场构成的。

对类似印度那样的“碎片化”“散装”市场,跨国公司每进入一处都要重新开拓,会带来额外的成本。

而单一市场意味着一家企业如果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在不进行大量额外投入的情况下对整个市场进行平移复制,与一个个“碎片化”或“散装”市场相比,自然能够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是中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全门类、超大规模和单一市场这三大特征,造就了中国工业独一无二的强大竞争力。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优势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因技术领先形成的技术优势;

因劳动力供给充足、成本低廉,形成了劳动力比较优势;

因某种资源禀赋,比如石油、天然气、矿物资源等形成的资源优势。

而中国工业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在于规模优势,这将产生三方面的积极影响。

第一方面,可以摊薄六项成本。

人们常常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劳动力成本低廉。

这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劳动力成本在制造业总成本中的占比一般就在10%~15%,劳动力成本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能影响总成本的几个百分点。

尽管劳动力成本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中占到40%左右,但是在大部分装备工业、耐用消费品工业和重工业等制造业中,由于原材料成本较高,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劳动力成本的比重并不很大。

而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就能够大幅摊薄制造业的六项成本。

一是研发成本,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均摊到每一件产品上的科研成本就会大幅下降,企业也就能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原始创新、科研开发。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生产制造需要投入厂房、生产线、设备等固定成本,产量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

三是采购成本,无论是商品、材料,还是部件,采购的批量越大,打折降价的系数越大,采购成本也就越低。

四是人力成本,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劳动生产率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也会被摊薄。

五是物流成本,包括运输、仓储、中转、装卸等环节的费用都会随着规模扩大而摊薄。

六是市场开拓成本,每进入一个新市场都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用户分析、产品定位、渠道拓展等。

中国本身是一个单一市场,同一套策略、同一种产品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大大降低了市场开拓费用。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规模优势可以影响到整个制造业成本的30%~40%,一旦达到了充分的规模,就可以把价格压低30%~40%,以价格优势打败外国竞争对手。

第二方面,具有强大的“引力场”效应。这种“引力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需求的角度看,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超大规模的本国消费市场和超大规模的进口贸易量。

从本土消费看,2020年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683万亿美元,美国为6.215万亿美元,中国已相当于美国的91.44%,并会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美国。

从进口贸易看,中国未来十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服务进口总额将达5万亿美元,两者加起来超过27万亿美元,这个“巨大的蛋糕”吸引着全球跨国公司到中国开拓市场。

二是从生产角度看,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市场分工可以更加深化,有利于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甚至各工序之间都可以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形成相互嵌套、共生的产业链集群。

一旦某个或某几个链主企业落户某地,就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跟着落户,因为市场规模足够大,哪怕是做普通的纽扣、打火机都可以形成规模化配套能力。这也是中国有很多“块状经济”“产业集群”的重要原因。

三是从时间角度看,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供给和需求互促共生现象将会十分显著。

不仅需求端在不断地更新升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去“供给”;而且由于作为供给端的生产本身具有“学习效应”,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也就是说“供给”也在创造“需求”,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吸引。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在低端市场中拼杀出来的企业,一旦有机会进入高端市场,就可以借助市场需求进行技术迭代,从而占领高端市场。

所以美国对中国断供高端芯片其实是杀敌一千、自损两千的昏招儿,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美国企业在丢掉中国市场的同时,其自身的产业也会因此失去竞争力。

第三方面,具有稳定预期的“大海效应”。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这个“大海”,就是指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

一方面,与小国经济不同,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让本国经济具有更大的内循环余地,具有更强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一般的“狂风骤雨”无法掀翻这个“大海”。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皆源于此。

另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冲击影响的效果,局部的内部冲击不易在全国形成共振效应;部分行业、部分区域发展面临困境,并不会对宏观经济总体稳定产生巨大冲击。

这一条已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得到了充分验证。对企业来讲,对基本面的预期十分重要。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造就了其如“大海”般稳定。

总的来看,全工业门类、超大规模、单一市场的特点,赋予了“中国制造”独一无二的规模优势,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所在。

会极大地影响全球供需格局,进而带来原材料价格、全球加工分配、产业配套等一系列剧烈变化。

中国无法制造的产品,往往会被海外企业垄断并收取高价;中国能够生产的产品,就会打破海外垄断,并且凭借规模优势大幅压低产品价格。

从直径18米、6层楼高的大型盾构机,到直径2.3毫米的笔尖钢线材;从全球领先、彰显大国实力的国之重器到深入千家万户、老百姓餐桌上寻常可见的食品,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近十年来,这一现象越发明显。这是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的威力所在。美国一些企业和政客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的产品这么便宜,所以老是对中国企业搞所谓的反倾销调查。

实际上,他们不理解中国市场的特征。倒是那些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尝到了甜头,一直看好中国市场,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还是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鼓吹与中国脱钩的想法是短视的。

三、解决市场分割问题,就能形成统一大市场

中国虽然已经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全的、超大规模的单一市场,但也存在市场分割的问题。

该如何解决市场分割的问题,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主要就是三招。

1.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果说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在要素层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统一大市场则是从市场主体所处的营商环境层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历了一个发展发育的过程。

尽管经过多年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四梁八柱”已经竖了起来,但市场经济体制还须进一步完善。

更何况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笔者的理解是:

有为政府才能催生有效市场,像中国这样的超大市场、转型中的经济体,必须发挥政府在提供基础性制度、基础性市场设施、要素资源市场化方面的积极能动作用,以市场制度的有效供给促进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把中国这一超大规模单一市场的威力、活力完全释放出来。

2.要促进区域良性竞争、协调发展,对区域竞争的负面效应进行系统的矫正

实施这种矫正从目前看已经具备了技术条件,也是顺势而为。

从技术看,近年来,各地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要做的是统一标准、统一规则、统一接口,让市场主体无论在哪里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制度供给。

从趋势看,随着中国市场的发育,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从过去围绕低端产业的同质竞争,向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深度分工的差异化竞争转变。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全面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地的比较优势正在深刻调整。

过去,昆明的鲜花只能在本地消纳,需要人们到昆明去赏花。现在得益于冷链技术的进步、航空运输的便捷和电商平台的加持,昆明的鲜花隔日,甚至当日就能被送到上海、北京、深圳的家庭。

这是因技术扩散(比如深圳的冷链技术)、商业模式创新(杭州的电商平台)带来的市场覆盖范围扩大(把昆明的鲜花配送范围由本地扩展到全国)的典型案例。这样的事情,若没有统一的大市场是不可想象的。

这也让欠发达地区获得了新的比较优势。换言之,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正是要让更多这样的、在过去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

3.以开放倒逼改革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方面源于加快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更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需要,是以国内大循环的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来牵引国际大循环,进而满足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可持续增长的需要。

RCEP即将正式生效,未来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大幅放宽,非关税壁垒大幅减少。中国还申请加入CPTPP。

随着中国参与的自由贸易协定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中国在开放的过程中不断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将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大市场,进而更好地参与国际大循环、国际竞争,形成吸引集聚全球要素资源的“引力场”。

只要把这三方面的措施落实到位,相信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来源|笔记侠

排版|MBAChina


都学课堂MPAcc全程班。选MPAcc,上都学课堂

相关文章

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

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

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
院校招生 2025.8.12

资本破浪 × 技术远航|复旦MBAer的出海生意经【熟人局直播预告】

资本破浪 × 技术远航|复旦MBAer的出海生意经【熟人局直播预告】

院校招生 2025.8.8

MBA移动课堂|走进高域科技,探索飞行汽车立体交通出行新格局

MBA移动课堂|走进高域科技,探索飞行汽车立体交通出行新格局

MBA移动课堂|走进高域科技,探索飞行汽车立体交通出行新格局MBA移动课堂|走进高域科技,探索飞行汽车立体交通出行新格局MBA移动课堂|走进高域科技,探索飞行汽车立体交通出行新格局
院校招生 2025.8.7

复旦MBA2025级新生画像正式发布!

这份有“人味”的复旦MBA 2025级新生画像,正式发布!欢迎对号入座~

复旦MBA2025级新生画像正式发布!复旦MBA2025级新生画像正式发布!复旦MBA2025级新生画像正式发布!
院校招生 2025.8.6

@有志青年:问道商界军校,解惑人生新章!

@有志青年:问道商界军校,解惑人生新章!

@有志青年:问道商界军校,解惑人生新章!@有志青年:问道商界军校,解惑人生新章!@有志青年:问道商界军校,解惑人生新章!
院校招生 2025.8.6

26年招生简章大批更新!MBA学费最新汇总!

26年招生简章大批更新!MBA学费最新汇总!

院校招生 2025.8.5

关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有关专业、初试考试科目调整的预通知

关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有关专业、初试考试科目调整的预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5

关于调整2026年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专业初试考试科目的公告

关于调整2026年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专业初试考试科目的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5

关于宁波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部分变更信息的公告

关于宁波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部分变更信息的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5

上海海事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部分专业初试科目调整通知

上海海事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部分专业初试科目调整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5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调整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的通知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调整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的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5

关于发布江西财经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通知

关于发布江西财经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5

北京物资学院关于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重要事项调整的公告

北京物资学院关于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重要事项调整的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5

关于2026年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调整的通知

关于2026年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调整的通知

院校招生 2025.8.5

东北林业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调整情况公告

东北林业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调整情况公告

院校招生 2025.8.5
联考课程 查看更多 >
数学新教材配套视频课

数学新教材配套视频课

8945

免费

饶思中管理类联考综合逻辑系统课程

饶思中管理类联考综合逻辑系统课程

200

¥ 1999

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精讲

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精讲

6314

免费

备考教材 查看更多 >
MBA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精讲精析4本套

MBA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精讲精析4本套

37

¥ 179

2026管理类联考全家桶套装(含配套课程)

2026管理类联考全家桶套装(含配套课程)

19

¥ 368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冲刺预测卷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冲刺预测卷

25

¥ 25.90

赵洁

赵洁 资深备考专家

QQ: 3306270471

TEL:13331153269

立即咨询

免费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加入备考交流群

相识不恨晚,备考路上肩并肩

关注都学课堂,了解最新资讯

都学课堂服务号
都学课堂MBA
  • 问老师

  • 手机看课

  • 微信关注

  •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