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首次!985博士生,发Nature
院校招生 | 2024年01月16日 09:11 | 文章来源:都学考研
1月10日,《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全文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刚教授、中科院物理所孙培杰研究员、李伟研究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金文涛副教授等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阻挫量子磁性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Giant magnetocaloric effect in spin supersolid candidateNa2BaCo(PO4)2”。
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后项俊森(北航博士毕业生),北航物理学院在读博士生张传迪、高源为共同第一作者;北航物理学院金文涛副教授,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北航-理论所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李伟研究员,中科院物理所孙培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极低温制冷是我国科研领域亟待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这次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国际上在实际固体材料中首次给出超固态存在的实验证据。
科研团队未来的工作目标是继续突破极低温的极限,并在未来建成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机,可以为例如超导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运行环境,并且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深空探测等前沿技术领域广泛应用。
超固态的概念由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英国科学家A. Leggett于1970年提出,是一种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涌现出的新奇量子物态,兼具固体和超流体的特征。目前,除了冷原子气的模拟实验外,人们一直未能在固态物质中找到超固态存在的可靠实验证据。近年来,阻挫量子磁性理论与实验研究的蓬勃发展为寻找基于自旋系统的超固态提供了新机遇。最近,金文涛课题组与物理所、理论所、国科大团队合作者在钴基三角晶格磷酸盐Na2BaCo(PO4)2中首次发现同时具备自旋固态和自旋超流体特征的“自旋超固态”这一新奇量子物态的存在证据,并观察到由此导致的、可实现极低温制冷的巨磁卡效应。
通过绝热去磁过程,团队发现在量子临界点Bc3附近,Na2BaCo(PO4)2单晶的温度急剧下降,可以到达94mK的最低制冷温度,磁场驱动的温度下降速率(格林奈森参数)约为商用制冷工质Gd3Ga5O12的四倍。由于其卓越的制冷性能来自于自旋超固态下强烈的量子自旋涨落,因此该效应可被称为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这是一种全新的制冷原理。
此外,金文涛课题组利用所生长的大尺寸单晶,开展了极低温下的中子衍射实验。实验成功观察到由面外磁场驱动的三次量子相变,确认了钴离子自旋面外分量所形成的三子格长程序(即固态序),并通过由无能隙激发和微弱的层间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的非公度磁峰实现了对超流序的间接探测。中子衍射实验结果与团队合作者的理论计算结果高度一致,提供了该材料中存在自旋超固态的重要微观证据。
此研究表明,利用阻挫量子磁性材料中与新奇量子物态相关的丰富低能激发和相应的量子临界物态调控,有可能获得高效的磁制冷效应。研究成果有望为极低温固态制冷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运用于深空探测、量子科技等对极低温有重要需求的研究领域,缓解当前面临的全球氦资源短缺的问题。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北航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以及怀柔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的支持。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都学课堂MBA带学班。读MBA,上都学课堂
26考研初试时间已定!MBA学费最新汇总!
这份有“人味”的复旦MBA 2025级新生画像,正式发布!欢迎对号入座~
@有志青年:问道商界军校,解惑人生新章!
26年招生简章大批更新!MBA学费最新汇总!
关于调整2026年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专业初试考试科目的公告
关于宁波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部分变更信息的公告
东北林业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调整情况公告
问老师
手机看课
微信关注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