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骂最多的“天坑专业”突然大翻身,真这么香吗?
院校招生 | 2023年07月10日 13:46 | 文章来源:都学MBA
万万没想到,“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的“凶名”已经传到了诺贝尔界。
202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在某站上传了一段视频,想要为化学正名。
却不料,这个视频竟成为了化学界的”高级劝退指南“。
首先,针对化学专业“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说法,迈克尔·莱维特表示:
实验室中确实存在有化学物质,或许有危险,但人们会做好防御措施原理风险。而且相比之下,警察或者骑摩托车的外卖人员风险更大。
之后,迈克尔·莱维特又解释说,自己虽然拿到过诺贝尔奖,但唯一没学过的领域是化学。
他首先接触到的专业是物理和数学。然后开始在计算机和生物部门工作,并在工作中意识到所有的生物都是化学,于是才开始接触化学。
虽然迈克尔·莱维特讲述这一段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化学的有趣性、安全性和重要性。但在网友眼中,这段话的重点则变成了:
可能会对健康有害,需要学习物理、生物、数学以及计算机,以及其他非化学类专业的人也有可能来和你抢工作。
可为什么人们眼中的化学专业是这样的呢?
这就要从它的课程设计开始说起。
01化学专业=生物+数学+物理+......
化学专业,主要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单一物质内部与多种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与变化,了解其变化的机理和过程。
划重点: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前者代表需要背很多内容,后者代表很多实操课程。
实验课有多苦多难多累,我们稍后再说。先讲一下理论知识部分。
作为一门理科基础专业,很多学校对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基本都是“为学生成为化学家或者化学行业领军人才所需的科学准备,为生物学和医学等其他领域的职业奠定基础。”
因此,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关键词就成为了:全面。
换句话说,就是课程相当多!
当大部分专业熬过大一和大二课程超多的艰苦时光时,化学专业才刚刚开始进入艰苦时期。
如果你学的是化学大类细分下的生物化学专业,那么恭喜你,喜提加量不加价的超值大礼包。
表面看起来,大一学期似乎课程相对略微少了一些。但请不要忘记,这只是专业课课程表,还有很多选修课在等着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化学专业的选修课有高数。
而专业课部分则有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结构化学、生物化学、结晶化学等等。几乎每个专业课,都有自己的难度。
以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为例。
物理化学曾与实变函数、法理学、药理学、高等数学等专业一起被称作最容易挂科的专业。
它的难点可谓是通俗易懂,从它的定义上就能看出来:物理化学,一门用数学和物理的方法&角度来研究化学的科学。
嗯... 数学+物理+化学,挂科率高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而有机化学的难,一句话就足以概括,那就是:期末考试前两周疯狂学习也没用。
具体来说,首先,就是难在背和理解。
有机化合物有几千万种,即使按照官能团来分,也能分成双键、三键(—C≡C—)、卤素(—X)、羟基(—OH)、巯基(—SH).....等等十几种。
而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反应不同,产物也不相同。具体有多复杂,可参考下图(密恐预警):
图源:知乎 @爱尖子饮水机管理员
而有机化学需要做的,就是将化合物,反应产物等反应机理全部记住,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有机化学的第二个难点,难在它是一门”玄学“。
因为实验课的结果,真的难以预测。
02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报告
在化学专业大一新生的课程规划中,有一项,叫做实验课。
虽然它可能只占有小小的两个学分,但却占据了化学专业课时中的一大部分。
如果说生物专业中的实验课,考验的是大家对小动物的狠心程度,那么化学专业的实验课,考验的就是耐心和对意外的承受能力。
微博上曾有一个热搜,叫做#这个叫只要在培养皿就会死菌#。大意是说,同样的一种菌,可能会出现在除了实验室的培养皿以外的任何地方。
而化学专业的实验与它的共通之处,在于:在看到实验结果之前,你永远无法确定自己的实验结果。
因为即使按照同样的步骤,严格控制好每一种试剂的剂量,仅仅因为空气中的温度、湿度等客观因素的不同,也有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
而失败的结果,就是一次次推倒重来,一次次重复实验,直到成功为止。
可实验成功,并不代表课程的结束,因为课后还需要写实验报告。
动不动就要写满满4-5页报告,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毕竟,实验和实验报告,将会伴随每一个化学人,走完大学四年。而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又与期末成绩和平时分牢牢挂钩。
从选择化学专业那天开始,实验两个字就已经刻进了化学人骨子里。
另外,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药物的危险性也会增加。一些实验中药物可能会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如果通风不当或者碰到皮肤,说不定会引起不良结果。
更有甚者,一些实验操作不当,也有可能会引起爆炸。
说一句化学人是在用生命做实验,不算夸张。
除了课程多,选修有高数,专业课有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三座大山,以及实验课又多又复杂,实验报告很难写这些特点之外,化学专业也具备基础类专业一些共有的问题。
比如说,本科专业内容基本都是基础课,毕业后竞争力不强。如果选择深造,则要一头扎进实验室中。以更高频率、用更多的时间,去做大量重复的实验,并接受实验结果不符预期以及难以重复他人实验的痛苦。
进入社会的话,一方面是行业人才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除了本专业以外,化学人还要与药学,生物学等专业的同学进行跨领域的竞争。
如果想要考公,化学专业的选项也比其他专业少上许多,只能报专业不限或者化工大类,竞争要比其他专业大上许多。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地走上化学之路呢?
03浴火重生
随着国家对跨学科融合的愈加重视,化学人开始有了新的选择。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推出了交叉融合专业。
比如南开大学将化学学科与农学进行交叉,陕西理工大学将化学与材料进行交叉。虽然看起来,只是两个学科的融合,但实际上,却是为两个学科的同学都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出路。
比如能源化学。它可以用于生物能源化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天然气行业、分析检测等多种行业。
换句话说,在当下的发展趋势下,化学专业的职业道路正在逐渐被拓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来说,化学简直是上上之选。
化学专业的论文发布量基本上是所有专业中的前三。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2022年上海交大在CNS上共发文43篇,其中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发文最多,其次就是Chemistry(化学)。
即使不提前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化学专业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未知的过程。
新型药物的研究,新型材料的发现,新能源的挖掘等等也都离不开化学。
而那些不断重复的化学实验,虽然看似枯燥无聊,但实验成功的喜悦,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
更何况,即使实验失败,出现了副产物,说不定还会带来意外之喜。(但不建议模仿)
诚然,即使实验结果有很多成就感,毕业后有再高的薪资,也抵消不了学习的难。
但在真正喜欢化学的人眼中,那些难,还有另外一种称呼,叫做“乐趣”。
有的人,说自己通过不断的失败磨炼了耐心和毅力,有的人自嘲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厨艺。
图源:我们真的不是厨师新东方
在化学人眼中,没有失败可言。
对他们来说,失败不过是这一次没能找到正确的路。
曾看到过一本与化学有关的小说,它在后记中这样写到: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刚考完有机化学心想着铁定又要挂科了,写篇小说来帮助复习吧.....可是后来却发现老师给面子,没挂,可这个时候却签约了。
我想通过这篇小说告诉那些在某些学科跌倒的同道们,有些我们讨厌但必须做的事情,是可以和那些我们喜欢并乐于主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完成的。
与有机化学没挂科,还写了一本长篇小说相比,让人更佩服的,是他面对化学的精神。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化学就像是我们的人生。
不是每一次实验,我们都会得到理想的结果。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是在向着我们理想的方向。
我们也许控制不了最终的结果,但可以不断地优化过程,不断地调整自己,将自己讨厌的事与喜欢的事相结合,然后反复实验,反复努力。
即使到最后依旧不尽如人意,也会有“副产物”带来惊喜。
祝你们的仪器永不宕机,祝你们的实验顺利完成,祝你们的报告都有高分。
祝我们都能在人生之路上,获得意外之喜。
都学课堂MBA带学班。读MBA,上都学课堂
揭秘!中国政法大学2025级MBA新生图鉴
北大汇丰2026MBA探索营第二期申请倒计时7天!
2026级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招生说明
北大国发院MBA2025秋季入学第五轮次申请时间公布
活动报名 | 从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资本必修课
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
7月5日|北大光华MBA项目宣讲会报名@成都
新西兰总理见证!两校深化合作!
问老师
手机看课
微信关注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