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钧:做一个中药制剂艺术的匠人

校友分享  |  2022年05月13日 12:00  |  文章来源:都学课堂


2022年1月,杨智钧教授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中药制剂学英文著作《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Chinese Medicines》由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了。


这本书对于中药制剂学走向世界具有踏出先河的重要意义;对于杨智钧教授来说也是他近四十年从事中药制剂学教研实践的深厚积淀。



书的编著历时二年多,期间,杨智钧教授完成了对中国内地与香港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回顾与梳理,也精心呈现了当下中药药物递送系统最前沿的成果与技术。


在他看来,这是一本令他科研与艺术梦想共同飞舞的著作,也是一本令他跨越语言藩篱发现另一个自我的著作。


我们期望做一种尝试,一种努力,为中国的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01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Chinese Medicines

第一本英文中药递送系统学术专著,

大放异彩。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Chinese Medicine》(《新型中药递送系统》)这本书是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杨智钧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冯年平教授共同编著完成。



▵《新型中药递送系统》是全球第一本关于中药递送系统的英文专著




谈到最初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的约稿,杨智钧教授说要将时间倒流至2018年。「我和冯年平教授都是做中药制剂的,我们经常出席国际和国内中药制剂的学术研讨会,探讨中药制剂的学术发展方向,也都非常关心彼此的科研进展。」


「当时,施普林格出版社向冯年平教授电邮约稿,想出一部关于中药制剂前沿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冯教授最初因为工作繁忙,没有积极回应。直到2019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出版社编辑再次找到冯教授,冯教授就接受了约稿,而且他也立刻找到我,想由我们共同组织编写这本书。」



▵《新型中药递送系统》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冯年平教授和杨智钧教授共同编著




冯年平教授与杨智钧教授组织、邀请了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山大学等内地十余间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中药药剂学专家、教授撰写文章。


「编写这本书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中药制剂本身涉及面很广,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最新的理论都可以用到制剂的研究和生产。我们会在不同领域邀请最能代表中药制剂最前沿技术的学者们来撰稿。」整本书有十四个章节,杨智钧教授撰写了其中的第八章,内容为《脂质体在递送植物药成分方面的应用》。



▵杨智钧教授撰写了脂质体递送植物药应用的内容




「英文书稿的创作差不多用一年多时间,编校工作也花了一年多时间。」


「象施普林格这样的出版社要求还是很严格的,他们非常注重书的原创性。我们工作上最大的困难就是查重,很多发表过的文章中的句子在这本书里都要避免重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重新翻译,甚者重新组织,让表达更准确一些。因为我之前是学日语的,整本书要用英文进行编辑,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编著英文学术专著对杨智钧教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Chinese Medicines》对于业界来说,堪称是一本教科书级的全方位介绍中药制剂技术和方法的书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价值。


「业界看了这本书中列出的数据之后,直接就可以照着去做。如果没有这样一本书,他需要阅读查找好多文章,有些杂志上文章可能要查找一整年的,有些文章还不一定能立即找到。」



▵新书对于业界具有指导性和实用价值




「这本书的编写不是按照国内之前出版的中药药剂学同类书来完成,是按照中药药剂学现代新发展的内容来写。所以出版社同意书名用Novel这个词,完全是新型的,它与传统中药制剂来比可以说向前跨了一大步。对于世界了解中国在中医药制剂方面的发展,现代技术在中药药剂方面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口。」




作为科学家,不能追求所谓的短期价值,而要追求长远的价值,长远对社会的贡献。我觉得这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远见。






02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Chinese Medicines

专注于中药递送科研三十六载,

痴迷不悔。





杨智钧教授植根于中药药剂研究领域已经有三十六年了。他毕业于中国最早的两家药学院之一——沈阳药科大学。大学就读期间,他就选定了药剂学的方向。在他看来,药剂做出来的产品不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也是实实在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



▵杨智钧教授在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室



1986年大学毕业后,他來到中国药科大学,组建并创立了中药药剂教研室,成为该校最早的中药药剂学讲师之一。他还利用工作之余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夜校补习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药理论。他曾在日本岐阜药科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93年,他赴日本千叶大学攻读药剂学博士学位。1997年博士毕业后受聘为日本大洋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剂研究员。


2000年开始,杨智钧教授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任加拿大Northern Lipids Inc. 脂质体处方开发科学家,2003年加入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杨智钧教授(中)在日本京都奈良




在浸大,他依然醉心沉迷于运用现代技术创新中药递送方法,开发中西药制剂的新产品。2014年,杨智钧教授采用纳米技术,研制了一种能在肺部保存药物活性成分长达72小时的新型肺部疾病用药气雾剂,这种气雾剂能延长药物治疗周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这项研究成果刊载於国际纳米医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s》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专利权。


「我们的这个研究是非常超前的,全世界第一个用脂质体做成控制药物释放的气雾剂,我们申请了专利,也得到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



▵杨智钧教授发明新型肺部疾病气雾剂




近几年,杨智钧教授还专注于脑靶向药物递送,他将藏红花中的有效成分透过使用γ-cyclodextrin(环瑚精)制剂的方法做成药,冀望药物可以穿透脑血屏障治疗阿兹海默症。该项研究成果也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杨智钧教授凭籍在脂质体药物递送研究的经验,目前还在研发一种脂质体做成的长效液体口服制剂,希望在胃里面达到长效缓释的效果。


「做研究的时候,不一定是即刻就有产出的,也不是即刻就能看到是很大一步的跨越,这是科学家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中药制剂和艺术创作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的价值都不是即时就会体现出来。如同毕加索的画作,若干年后,它的艺术价值才会大放光彩。





03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Chinese Medicines

做一个中药制剂艺术的匠人,

悉心传承。




杨智钧教授近四十年专注中药制剂的研究和教学,研发中药制剂的过程更像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令他发现科学之美,也让他沉浸于于艺术之美。


「药剂学这门学科,中国把它定义为一门科学;而西方国家认为药剂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杨智钧教授的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制剂设备



两家公司生产同一质量、内容的片剂,为什么其中一家公司会卖得比较好?因为这里面就包含着艺术的价值。卖得好的那家公司片剂外观做得漂亮,另一家公司做得普普通通,漂亮的事物总会引起更多的人来消费和使用。」


为了将他所热爱的中药制剂艺术进行到底,杨智钧教授还非常注重以研带教。在浸大近二十年的教研生涯中,他为浸大中医药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传承中药制剂方法的人才。他不吝惜做一个传承中药制剂艺术的匠人。



▵杨智钧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中药制剂的传承很重要。尽管你有很尖端的技术,但是,如果后面没有一批人跟着的话,这个技术也是做不上去的。你做得再好,没人能接续下来,也是不行的。」


杨智钧教授认为,中药制剂作为新药研发中的关键性技术,如果实现突破创新,做出成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杨智钧教授认为好的制剂产品也要有好的理论




「先进的药物递送系统,除了要有好的技术,还需要有好的科学理论来支撑。选择什么样的理论,就会研发出什么样的产品。如果选择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理论,这个产品就容易被人们接受;人们接受产品的程度越高,产品治疗疾病的潜力也会发挥得越好。」


杨智钧教授笃信基督创造和救赎生命是一个事实和真理,于是,在他的科学探索过程中也一直保持着对生命哲学的孜孜研究和实践验证。



▵杨智钧教授的办公室




扎根于中药药剂学,杨智钧教授对这一学科领域始终保持着持之以恒的热情、坚持不懈的执念和精益求精态度。他以一个艺术匠人的精神,不断超越自我,迈向更高的境界。


艺术无边,

杨智钧教授的科研与探索也无边。






冯年平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

药剂研究室主任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Chinese Medicines是关于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第一部英文学术著作,内容涵盖了中药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的发展历史、基于中医药理论的中药多组分给药系统设计、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等,以及纳米技术、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为中药制剂研究人员以及工业界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编写工作主要在COVID-19疫情期间完成,体现了专家学者们团结协作共抗疫情的精神风貌。




吕爱平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



这本书是对中药药剂一个很好的总结,对中药未来的产业化、国际化,或者说让国际上的产业界、研发界更多的了解中药制剂,大有帮助。我们非常鼓励学院的学者们,围绕中医药学研究规划,在包括中医临床、中药药剂、中药复方、针灸、刮痧等等领域撰写英文著作。希望在中医药英文出版界,有我们的声音。英文专著在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上是很重要的。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中医药现代研究是世界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医药英文专著的出版自然也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之一。




-End-




相关文章
联考课程 查看更多 >
考研英语二基础课程

考研英语二基础课程

1.3万

¥ 99

管理类 · 写作新教材配套课

管理类 · 写作新教材配套课

3.6万

免费

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精讲

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精讲

6314

免费

备考教材 查看更多 >
考研刷题包(真题集+预测卷)

考研刷题包(真题集+预测卷)

6

¥ 65

正版现货】MBA、MPA、MEM、MPAcc等管理类联考与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新教材

正版现货】MBA、MPA、MEM、MPAcc等管理类联考与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新教材

127

¥ 46.50

MBA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精讲精析4本套

MBA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精讲精析4本套

37

¥ 179

杨琼

杨琼 高级教育顾问

QQ: 2126999655

TEL:15311676757

立即咨询

免费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加入备考交流群

相识不恨晚,备考路上肩并肩

  • 问老师

  • 手机看课

  • 微信关注

  •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