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报考“双非”,降级考研为何越来越火?
院校招生 | 2023年08月19日 09:13 | 文章来源:都学考研
通过盘点近几年的考研趋势,在报考人数激增的大背景下,多所双非院校的报考增幅更是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不同于以往的“热门高校扎堆报考”,大家越来越重视上岸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双非”院校,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985/211名校的考生。
这也使得“降级考研”(也被称为“逆向考研”,即本科就读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同学在考取研究生时,“降级”选择报考普通高校的现象)成为热门概念。
被分数线和报录比狠狠虐伤后,考研人逐渐认清了现实:与其死磕梦校,不如稳求双非。逆向读研的比例,从 2018 年的 3.8%,渐渐涨到了 2022 年的 5.8%。
*图片源于网络
以23考研为例:
报考人数同比增长最高的6所院校均为“双非”院校(以目前公布的数据),排在首位的桂林医学院同比增长达到66.3%。
01.“逆向考研”的原因
——“考研本不易,逆向考研的确能够增加上岸的几率。”
——“逆向考研也可能是最优解,有的院校实力并不差。”
小编看到大家关于“降级考研”的讨论,大多数网友都是报以理解支持的态度。
*图源网络
虽然小编无法具体得知这些985/211院校考生报考杭电的具体原因,但让他们做出“降级考研”决定的原因也不是无迹可循。
毋庸置疑,「降级考研」正是考研热潮下最具代表的趋势之一,这其中也有考学压力、学历焦虑、个人选择等多方面的原因。
01 稳妥上岸逐渐成为考研追求
考研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剧增,尤其是一些热门高校和热门专业,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报考,但是招生名额是有限的,即使再多优秀的人也总要有人黯然收场。
因此相比较机会渺茫的上名校,倒不如退而求其次图个稳定上岸。
02 更看重专业而非仅看学校层次
因为在很多双非院校里也有一些专业是非常强的,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很高。例如华东政法大学里的法学,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技就属于此类。
但也要注意,部分双非院校的热门专业,分数之卷同样不输名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20所院校35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不低于400分。
其中部分院校多个专业“榜上有名”,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Ps.整体来讲,双非院校的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低,大家在报考时注意参考往年成绩及报录数据即可)
03 追求研究生学历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用人单位招聘时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需要具备硕士以上的学历才行,所以考研选择一个更容易上岸的院校肯定更为明智。
目前研究生院校共有800多所,而双非院校就有700所,这样算下来,双非肯定也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主体。
比起二战、三战上名校,再或者是调剂上岸,做到一战一志愿上岸是更多同学们最稳妥的选择。
02.“逆向考研”热度持续
其实,985考生选择上岸双非并不是个例。
随着考研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逆向考研”的热度必然是只增不减。
武汉科技大学
据武汉科技大学公布的2022级研究生招生数据显示,共招收新生3188名,包括来自64所“双一流”高校159人,占比达5%。
其中,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8名新生分别来自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生有14人来自“985工程”院校,48人来自“211工程”院校,共占比5.8%。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有92名新生来自985高校,包括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四所C9高校。
*图源网络
深圳大学
作为一所“双非”院校,深圳大学的考研热度居高不下。在广东省内,深圳大学成了“逆向考研”的最热门大学,没有之一。
深圳大学未公布23考研报名人数,但是以22考研作为参考,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966人,不仅报名人数超中国人民大学,增长率还高达41.7%。
而更为“恐怖”的是,深圳大学2022年共录取硕士生5006人,“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达到了41%,其中有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大等名校的考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在去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发布的22考研报名人数中可以看到:
22考研报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数有12146人,同比去年增幅43.5%。其中有602名来自双一流高校的考生,增长率超过为5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2年报考人数情况
据统计,今年报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有162名来自郑州大学、96名来自浙江大学、30名来自大连理工大学、24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生。
*杭电公布的双一流考生来源学校分布
浙江农林大学
在浙江农林大学的研究生生源信息中,有188人是来自于“双一流”高校的考生,增长率更是达到了95.8%。
*图源官网
此外,广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江汉大学等双非院校,生源中同样不乏著名高校的考生。
由此可见,每年从985、211双一流院校,逆向考研到“双非院校”的学生已不在少数,这也是大学生考研的一种“新方向”。
03.如何决定是否“逆向考研”
之所以“逆向考研”现象变得越来越火热,其实在一方面也说明了考研的竞争和难度越来越大了,所以有考研想法的同学一定要尽可能早些准备。
尽管“双非”院校报考人数暴增,但不代表24考研的同学们不能选!毕竟相较而言,绝大部分“双非”院校还是要比985/211院校好考一些。
双非值不值得报考或者调剂,同学们可以综合以下几方面的情况考虑。
01 看个人目标
我们选择考研时,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想想自己考研的初心是什么,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侧重于就业还是做研究?未来要发展的方向需要什么?文凭、人脉、教育资源还是就业机会?
目标不同,方向就不同,做选择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也就不一样。
举个例子,如果你未来打算做一名律师,并且想进入大律所工作,可能985、211的名头就不是那么重要,相反“五院四系”在业内的认可度还更高一些。
如果你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比较有名的财经类院校可能资源更广一些。
单纯就科研来讲,一些双非院校的专业实力比一些985、211院校的还要高,处在该专业研究前沿的大牛导师也不少。这种情况下,读个双非研究生也不错。
02 看院校实力
双非院校中不乏专业实力强劲的好学校,而985、211也不代表没有弱势学科。
比如,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被评为A类;而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结果只是C-。
从下面学科升级结果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除了实力强劲的985院校,也有不少“双非”院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B+以上的评估结果。
就算是双非院校,也是要看专业和导师的。有些双非院校虽然名气没有985、211学校大,但专业和导师实力都很厉害,属于行业翘楚,一点不比名校差。
还有个别院校,之所以没有评上985或者211,并不是实力不强,而是因为同一地区有其他学校评上了,这也与国家和教育部的统筹建设有关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03 看学校对研究生的重视程度
学校对研究生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质量,普通院校的本科专业不好并不代表研究生专业也不好。
有些院校非常重视研究生的质量,会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培养研究生。
比如有些学校,研究生毕业后会直接进入企业,或者企业优先录用,并且待遇还不错。
04 看专业的就业前景
专业的就业前景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就业,大多数人读研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因此报考院校时也要看院校的就业前景。
可以通过查看院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了解就业情况,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05 看考研成功率
既然选择了考研,也为之付出了很多,我们肯定希望最后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院校报考难度与个人实力之间的差距多大才合适。
尤其有些同学选了名校作为一志愿,但最后复试成绩只差一点点,这个时候再去调剂,可能也没有合适的学校了。反而比自己成绩低的同学一志愿直接上岸,这样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最后小编想说:考研择校,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考取目标院校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让自己踮踮脚或跳起来能够得到目标;
如果目标太高,非常努力地跳起来后还够不到,就可能就要面临过往付出的一切打了水漂的结局。这种情况下,对比报考难度较高的985、211院校,选择好专业能力更强的双非院校,性价比也更高。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合适的院校,此战成硕!
都学课堂MBA带学班。读MBA,上都学课堂
26招生 | 2026浙江大学EMBA招生专题正式发布!
京津冀商学院聚首腾讯总部 共探专业学位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高性价比!各省学费最低的MBA院校汇总,收藏!
招生工作 | 浙工大MBA、MEM招生宣讲会暨校园开放日
这个时代,自我投资还是一笔划算买卖吗?
iBEST! 追求卓越、成就梦想 华东理工大学会计硕士(MPAcc)非全日制职业成长营
关于25考研调剂,最后的提醒:
“两湖地区”专业学位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正式启动
问老师
手机看课
微信关注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