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2017年,你应该关注的6大MBA报考新趋势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0日浏览数量:2531

2016年的MBA报考,是受招生政策影响较大的一年:

“经过两年的过渡,10月在职研究生联考被取消,归入了12月全国统考, 带来了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的增长;

中秋节,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间的界定,也引发了被标注后,非全日制文凭是否会贬值的热烈讨论。

总之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说明在研究生扩招的同时,国家开始重视进行结构性调整,将会带来MBA教育从“重文凭”向“重价值”的转变,对考生而言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步入2017年,MBA教育可能会产生的变化。

专业学位:报考人数持续上升

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数据,今年报考北京院校的专业硕士学位的人数占到了52.2%,首次超过学术硕士。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扶植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上向专业学位倾斜。二是: 经过多年的发展,考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可度也在上升。

相对学术硕士,专业学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重视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并非想钻研学术的同学而言,专业学位更有利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选择专业学位时候,同学们可以比较所报考的项目是否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业界导师及教授在占授课教师的比例,与行业或企业联系的密切度等;对于院校而言,未来是否可以改革毕业论文形式,明确调研报告、产品设计方案、项目计划书等单独或以组合(portfolio)形式都可以代替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

未来几年,专业硕士的报考人数将保持上升的趋势,总体报考人数将达到5:5,与学术硕士人数持平;同时,在一些教育和经济都相对发达的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地专业硕士的报考人数将超过学术硕士,或将达到6:4。

专业选择:MBA向左? 向右?

与按13大学科门类进行招生的学术硕士不同,专业硕士按照类别进行招生,可以报考的种类一共有40种,覆盖了文化、教育、经济、管理、会计、法律、工程、医学等领域。MBA是我国第一个专业硕士学位,从1991年开办以来,累计招生近40万人,每年录取人数超过3.5万人,也是所有专业硕士中报考人数最多的学位。

对于具有一些工作经验的同学,是选择读MBA?还是其他专业硕士呢?

MBA有它的优势:通过系统的学习,提升解决商业实践中各种管理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沟通协作、自我认知、领导力等软性技能的提升,从而具备能够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中通过理性的思考做出自我判断。

而其他专业硕士的优势也比较明显: 精进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或者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从学费上来看,其他专业硕士的学费较MBA便宜不少,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另外,不少专业硕士项目,如会计硕士(MPAcc),工程管理硕士等,也重视在软技能方面的培养。

未来几年,考生在专业学位的类别选择上会更加理性,从自身职业发展需要角度来选择,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没有什么是最正确的答案,但是经过这个筛选的过程,你会对自己的选择更加清晰。

目前,有些院校开设MBA+专业硕士双学位项目, 如:MBA+工程硕士,MBA+法律硕士等,对于那些有专业+管理复合型培养需求,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同学而言,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报考热度:冷热不均

同学们可以报考的MBA院校一共有236所(截止2011年),分布在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根据全国MBA教指委的数据,传统名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报考人数较多。而部分地处中西部或名气一般的地方院校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未来几年,除以上这些“名校”的MBA项目会保持一定报考热度外,以下三类院校,由于具有一定的特色,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多:

1、“区域性”重点大学,能突出地方特色,盘活地方资源, 如:西北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等。

2、“行业性”重点大学,能突出行业特色,特别是财经,信息等热点行业,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

3、 重视MBA培养,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案例与实践教学,帮助MBA学生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真实管理问题,促进学生的职业提升的项目。

EMBA:向“年轻化”发展

近年来,EMBA考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以往就读EMBA的高管都在40岁以上,现在不乏30多岁的中高层管理者或青年创业者加入到EMBA学员行列,目前EMBA的平均年龄在36-39岁。一方面这与EMBA招生人数的增加有关,另一方面是更多的80年左右优秀年轻人,或是选择自主创业,或是加入民营企业担任管理层职务,面临更多关于企业经营战略与组织能力建设方面的困惑,需要通过EMBA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

2016年12月后,EMBA取消自主招生考试,归入12月份全国统考,带来了3个变化:

1、初试(笔试)难度有所增加,对离开学校多年的企业高管们“过线”难度加大。

2、根据各院校的2017年EMBA招生简章,对于工作经验要求,从过去的本科后满8年以上工作经历,变为和MBA一样的本科后满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从过去对专科毕业生限定不超过10%,变为专科毕业后满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即可报考,无人数限定。

3、EMBA在研招网的报名系统中为MBA的一个专业方向,因此MBA和EMBA之间可以进行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

未来几年,MBA与EMBA的边界会变得模糊,在报考资格,申请流程、所获得毕业文凭上已经相同,学员向更“年轻化”方向发展。

MBA申请: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

与其它硕士学位不同,MBA考核的目的是发掘“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未来领导者”的申请人。同学们需要通过面试+笔试的“两关”考核,才能获得拟录取资格。

面试有提前批面试和正常批面试两种形式,根据不同院校的招生政策而不同。但提前批面试和正常批面试都注重对考生潜力、工作业绩、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考察。特别是对于开设提前批面试的院校,如果申请人在提前批面试环节表现优秀,可获得在笔试阶段只要通过国家线即可获得拟录取资格的优惠,降低了联考成绩门槛。在面试阶段,对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同学,可以展示在多年工作中所积累的问题解决能力及领导力,而工作经验较短的同学,则需要展现出自己未来发展的潜力。

对于笔试而言,同学们需要参加管理类联考,分综合能力和英语(二)两个科目。从今年的联考试卷来看,对于数学考察的难度有所降低,而逻辑题目更重视对于推理能力的考察,以考核未来商学院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

未来几年,特别是一些知名MBA项目,对于实践能力考核比知识考核更为重视,毕竟MBA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真正“干”出来的。

MBA就业:从看重“大公司”转向看重“自我发展”

以往读了MBA,毕业后去大公司做管理层,似乎是一件很顺利成章的事情,因为这些岗位工作较为体面,也能有一个相对不错的收入,而往往这份工作并不是他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未来,就业趋势或许会有所改变。

一方面,个体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提出三种现代工作者的内在驱动力:自主、专精以及目的。

自主: 每个人都能自我驱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公司应该提供一个自主驱动、自主创新的平台。

专精: 把事情做的更好一些,未来专业领导者会越来越多,而纯管理者越来越少。

目的:意义感,我们不仅仅需要为了赚钱而工作,还需要知道这个工作有什么价值。

另一方面, 组织也在转变。杨国安在《变革的基因》一书中,提出移动互联时代,企业规模大没办法保证成功和成长,与时俱进、客户导向、创新、敏捷才是成功的最佳保障。组织也在不断由大变小,形成“小团队”+“大平台”的特种部队模式。

未来几年,MBA就业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大公司”、“中层”的比例将缩小,自主创业、加入创业型公司或团队、灵活就业、公益事业等比例将加大。